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54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近年来,随着种植百香果收益越来越高,博白县的百香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那林镇把扶持贫困户种植百香果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发现,单株棚架式种植规格3米×2.5米,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全镇推广。  相似文献   
172.
旨在揭示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集泌乳中期(分娩后3~4个月)和静止期(断乳后1个月)各5头健康牦牛的乳腺组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检测ERα和ERβ在牦牛泌乳中期和静止期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ERα和ERβ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泌乳中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多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少部分分布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静止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大量分布于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少数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泌乳中期ERβ大多分布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偶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但着色较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浅。静止期ERβ广泛分布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间质细胞的细胞核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也有表达,但较泌乳中期阳性细胞数少。牦牛乳腺组织内ER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静止期显著高于泌乳中期(P<0.05);静止期与泌乳中期乳腺组织内ERβ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在牦牛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3.
驻马店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驻马店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到目前,全市各县(区)实施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沃土工程"等项目,年均积造有机肥2795万方;累计推广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田总面积640万亩,玉米秸秆直接还田175万亩;共建青贮池45万立方米,可青贮玉  相似文献   
174.
金属铝对蚯蚓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铝对植物具有高细胞毒性,但其对中性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毒理研究极少。本论文采用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207)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铝对蚯蚓具有较高的毒性。滤纸接触法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0-200 mg Al /l;人工土壤法LC50为518.20 mg Al /kg干土。在滤纸接触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和铜,而在人工土壤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低于重金属铜。蚯蚓对铝的污染很敏感,尤其是其上皮组织。因此,必须重视铝的毒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铝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生物降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5.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甜瓜ACC氧化酶基因1 (Cm-ACO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从甜瓜品种河套蜜瓜成熟果实中克隆得到了ACO1的全长cDNA,共1 035 bp,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cDNA与已报道的甜瓜品种Cantaloup charentais的ACO1 cDNA序列完全一致.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 ACC氧化酶基因在甜瓜中的表达特性以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6.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 1.4%, 1.6%, 1.8%, 2.0%)和不同时间(50, 100, 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177.
旨在研究小拟南芥NPR1基因的第三内含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克隆出带有第三内含子的小拟南芥NPR1基因,构建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并对拟南芥进行农杆菌遗传转化,经5 mmol/L外源水杨酸12 h诱导,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拟南芥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野生型拟南芥的NPR1、PR-1、PR-2、PR-5表达量高于转基因拟南芥;相对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中SOD、POD酶活显著降低,而CAT酶活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转入含有第三内含子的Ap.NPR1基因,转基因植株系统获得性抗性途径受到抑制,植株抗病性降低,说明第三内含子使得系统获得性抗性途径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8.
驻马店市砂姜黑土中、低产田改良途径和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市砂姜黑土集中分布在新蔡、正阳、平舆、汝南、上蔡、西平、遂平的部分乡镇.砂姜黑土低产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旱、涝(渍)、瘠(薄)、僵.要从根本上治理砂姜黑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9.
棉花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氮含量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可见光波段至短波红外波段(350~2 500 nm)棉花田间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含氮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50~732、733~940和1 970~2 477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含氮量极显著相关;940~1 176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含氮量显著相关,以上波段为叶片全氮敏感波段.通过分析叶片含氮量与高光谱特征参数关系,得出吸收谷特征参数Depth1154和PRI(570,530 nm)可以用来预测盛花期叶片含氮量,其中Depth1154的复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747 3,为运用遥感技术大面积、迅速、无破坏地来预测棉花生长状况以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0.
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晋绿9号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NaCl、Na2SO4和Na2CO3胁迫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平均发芽天数、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结果表明,3种盐胁迫均能抑制绿豆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发芽天数和相对盐害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盐分胁迫与绿豆种子发芽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3种盐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2CO3>NaCl>Na2SO4,晋绿9号的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Na2CO3 2.062%、NaCl 2.816%、Na2SO4 7.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