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95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48篇
  51篇
综合类   442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19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正近年来,一边倒树形在桃、核桃、樱桃、苹果等北方果树尤其是设施果树栽培中得到应用推广(图1)。有些果农采取一边倒树形进行高密度苹果栽植后,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出现主干过高、侧枝过粗、"枝条串门"、成花量少、果园郁闭、效益降低等问题。笔者总结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中国是世界上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干旱频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近40 a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本文结合三维聚类算法,从干旱事件时空联动的本质出发,识别中国1981—2020年间干旱事件并定量分析干旱事件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主要结论如下:三维聚类算法能有效识别干旱事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中国1981—2020年间发生持续2个月及以上的干旱事件102场,空间上,干旱事件空间轨迹倾向于自东向西发展;时间上,干旱事件时间重叠度较高,长历时干旱多具有多峰特点。此外,覆盖范围广且严重度高的干旱事件集中发生于2005—2010年。本文结论有助于发现中国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为我国干旱监测和干旱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3.
24.
结合灵璧县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机构改革对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今后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发展农机化的经济环境、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扶持力度等3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指出农机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6.
恭贺新春     
请将下列诗句第一字连接起来,即是献给广大读者、作者的新春祝辞。喜看春意在人间 徐向前迎日红旗耀四方 赵朴初新春新月胜景开 藏克家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宋)佳篇赐我一开颜 林伯渠节近重阳欲看花 董必武本教花下动春风 陆畅(唐)刊罢夜珠卅二年  相似文献   
27.
引导粮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题中之义。本文借助微观数据,基于内生动力和外部约束视角,采用PSM模型解析了合作社参与对粮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参加合作社对粮农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升效果约为37.33%;但在不同生产环节合作社的技术推广效果并不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施肥环节44.12%、病虫害防控环节38.69%、秸秆收割环节30.00%。(2)对技术采纳程度的分解结果显示,合作社的技术推广效果一方面得益于提高了粮农的收益预期和生态认知水平,贡献率分别为40.60%、12.50%;另一方面源于缓解了技术采纳所面临的资金和风险约束,贡献率分别为15.60%、23.19%。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支持和引导合作社发展;而合作社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既要激发粮农的内生动力,又要缓解其面临的外部约束,同时针对不同生产环节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8.
通过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黔北农产品区农用地1 037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以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为评价指标,运用GIS,GS+技术和熵权TOPSIS模型法对农产品区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有效磷含量为中等,土壤为酸性与中性土壤,较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其有机质含量相对缺乏。(2)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pH值符合指数模型,有效磷符合球状模型,而有机质、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结构特征较强,全氮、pH值、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结构性弱。(3)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显示,北部和西部地区共2.55%的面积为极高水平,以岛状为主;西南、东南、南及北部地区共32.43%的面积为高水平,以带状为主;研究区55.45%的面积为中等水平,集中连片,以面状为主;西部、中部、东部部分区域共9.45%的面积为低水平,以带状和岛状为主;0.11%的面积为极低水平。研究结果为掌握黔北农产品区养分丰缺状况、变异机理、空间分布和为其精准施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氮肥施用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氮素吸收累积和产量的关系,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析了N0、N1、N2和N3 4个施氮水平(蚕豆:0、45、90、135kg/hm2;小麦:0、90、180、270kg/hm2)下,单作、间作蚕豆各关键生育期根瘤鲜重、氮素吸收关键参数、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产量的特征。结果表明,N0、N1和N2水平下,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比单作分别提高40.9%、27.2%和34.1%;高氮(N3)水平下,单作、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的最大氮素累积量(A)和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max)降幅分别为8.01%~13.93%和10.27%~12.98%,表明氮素吸收累积特点与根瘤鲜重相反。在蚕豆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后90d内),单作、间作蚕豆氮素累积量无差异;进入结荚期后(出苗90d后),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的氮素累积量。同时,蚕豆产量也受施氮量和种植模式的调控,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降低蚕豆产量平均达20.66%。整体而言,在N1水平下,蚕豆根瘤鲜重和产量达最大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蚕豆根瘤鲜重、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随之降低,间作促进根瘤形成的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间作体系中蚕豆氮肥的运筹与间作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高温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及最终生产力的主要胁迫源。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已在作物倒伏和病虫害的分级监测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但有关利用无人机遥感进行作物抗旱等级监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以苎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苎麻抗旱性量化标准,并提供了一种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鉴定苎麻种质资源抗旱性的方法。首先,由专家对36份苎麻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分级;然后,结合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的植被指数,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苎麻抗旱性鉴定模型,并通过苎麻在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型响应检验鉴定结果;最后,基于无人机获取的遥感表型,筛选高温干旱胁迫下优质苎麻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利用SVM构建的苎麻抗旱性鉴定模型正确率达到0.74,不同抗旱级分类F1得分范围为0.69~0.79,说明该方法能用于苎麻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估。利用无人机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3项苎麻表型性状(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株高)均与人工测量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从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