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常用粗料来源(稻草、玉米秸、羊草、苜蓿)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组24 h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玉米秸秆组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羊草苜蓿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著高于稻草组(P<0.05),玉米秸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苜蓿组48 h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稻草组和玉米秸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苜蓿可促进瘤胃发酵和养分的消化,并促进微生物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23.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米糠、和水分添加量对青贮茭白鞘叶质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茭白鞘叶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0、2×105、4×105CFU/kg)、米糠(0、2%、4%DM)和水(0、7.5%、15%DM),贮存60 d后,感官评定茭白鞘叶的青贮质量,测定浸提液的p 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青贮发酵的感官评定等级(P0.05),米糠和水分含量对青贮发酵的感官评定无影响(P0.05);各处理组之间p 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米糠的添加提高了丙酸的浓度(P0.05);乳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乳酸占总酸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茭白鞘叶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也可以青贮,但是青贮质量一般。乳酸菌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品质,利于提高青贮发酵的有氧稳定性;米糠的添加量为2%~4%时,提高了青贮品质,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茭白鞘叶水分含量在63%~71%之间时对青贮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缓释尿素的饲粮(对照组)、含24%苜蓿和0.5%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1组)、不含苜蓿含1.0%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2组),持续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指标包括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结果显示: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GP 24)、48 h累积产气量(GP 48)、72 h累积产气量(GP 72)、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气速率(c)数值依次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pH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数值差异极小;试验1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乙酸/丙酸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与甲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体外发酵条件下,适宜水平的缓释尿素可替代苜蓿蛋白,有利于瘤胃体外发酵。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5%的缓释尿素替代50%的苜蓿蛋白(饲粮中苜蓿占比由48%降至24%)为宜。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提升江南水网地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提升城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以昆山市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市域和城区2个尺度下分别构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与夏季降温效应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了江南水网地区影响夏季降温效应的城镇蓝绿空间格局关键因子及重要性排序,并对比研究其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域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4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滨水绿地宽度>水体聚集度;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3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滨水绿地宽度>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城区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5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聚集度>水体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绿地率>水面率>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2个,影响程度为:绿地聚集度>蓝绿空间占比。研究表明,蓝绿空间格局特征与夏季降温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率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27.
:以平远县4 年生油茶和长岗山油茶幼苗为试材,对油茶林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
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 年生油茶的平均生物量为2 331.93 g/株,
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是根>叶>果>茎>枝,长岗山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是叶>茎>根>枝;( 2)
油茶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N > K > P、Ca > Mg、B > Zn。叶片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为上层叶含N、P、
K、Mg 较多;( 3)油茶各器官中,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有 31 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4)油茶林下土
壤养分含量大小是:全K >全N >全P >交换性Ca >交换性Mg,有效Zn >有效B。土壤有机质、交换性
Ca、交换性 Mg、有效 Zn 和有效 B 的含量明显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 5)土壤养分与油茶各器官营养
元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果的相关性最密切;土壤中的交换性Ca、交换性Mg 和有机质与油茶植
株中的营养元素关系最为密切;土壤交换性Ca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Ca 元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土壤全N、全P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中N、P 元素含量呈两两正相关,土壤有效P、全K 含量与油茶各器官P、K 元素含量分别
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
黄檗玉针茶是江西省重新恢复生产的历史贡茶——黄檗茶的一种,为促进其标准化生产,开展了黄檗玉针茶做形工艺技术研究,分析了不同做形条件对黄檗玉针茶品质的影响,优化出做形工艺技术。结果表明,以做形叶含水量为30%时,有利于黄檗玉针茶品质的形成;黄檗玉针茶最佳做形条件是做形温度为120℃、做形叶量为45 g/槽、做形时间为20~25 min,这将促进黄檗茶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9.
30.
为研究中草药提取液的抗小鼠腹泻效果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选用50只体重为18~22 g的清洁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eh,USA)小鼠(Mus musculus),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复方提取液组、黄柏提取液组、白头翁提取液组和白头翁:黄柏(1:1)提取液组.每天按照4 g生药/kg体重剂量定时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第10天每只小鼠按0.02 mL/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108 cfu/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液,建立小鼠细菌性致腹泻病理模型,观察各提取液对小鼠的腹泻的影响,第13天收集粪样,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显示,造模当天对照组的体重变化最为明显,腹泻最为严重,与其他各给药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4个中草药提取液添加组小鼠的腹泻次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1%、26%、33%和35%,其中复方组抑制小鼠的腹泻效果最为显著(P<0.05);小鼠粪便微生物DGGE图谱分析显示,复方组的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地抑制小鼠腹泻,有效地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其中复方组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