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244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80篇
  129篇
综合类   1148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475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杀虫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杀虫双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时酶活性抑制幅度较大 ,高浓度时抑制幅度较小。土壤酶活性的生态剂量 ED50 结果发现 ,土壤脲酶活性的 ED50 值最小 ,反映出脲酶对杀虫双反应最敏感 ,建议采用土壤脲酶活性作为土壤杀虫双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此外获得了土壤中杀虫双污染浓度的 ED50 值 :土娄土和红壤分别为 1.30 1和0 .5 2 6 g/ kg。转化酶活性表现出在杀虫双低浓度时激活 ,在高浓度时抑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核桃自然凋落叶腐解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明确核桃凋落叶对植烟土壤的化感作用,为核桃—烤烟复合种植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种植烤烟K326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处理(CK:0 g/盆、T1:30 g/盆、T2:60 g/盆、T3:90 g/盆、T4:120 g/盆),测定不同处理及移栽时期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核桃凋落叶不同添加量及不同腐解时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随着核桃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整个移栽期的平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持续升高,且均在T4处理达峰值(21.19和7.64 mg/kg);而T3处理的速效钾(198.88 mg/kg)和有机质含量(13.73 g/kg)最高;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则持续降低;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强,而在试验中后期(移栽后90和120 d)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整体均以T3处理最优(0.352 NH3-N mg/g和8.40 mL/g);土壤细菌群落占比最大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的相对丰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分别以T2处理(53.51%)、T1处理(0.0220、0.0182、0.0120和0.0038)、T3处理(2300和2300)最高,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持续升高。随着核桃凋落叶腐解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整体均持续下降,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持续升高;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90 g/盆的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可形成较优的植烟土壤环境;核桃凋落叶腐解会导致土壤主要环境因子产生显著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核桃的强化感效应潜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84.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导入大赖草DNA小麦后代的变异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大赖草DNA直接导入普通小科,诱导小麦籽粒蛋白质组成及过氧化物酶,酶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显著变化,蛋白质分别增加了44,67,85ku新组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82%,15.62%,赖氨酸增长42.94,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了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减的明显变化,导入DNA的变异上麦的籽粒色泽、硬度,胚乳粉质等生物学性状都有一些改变,其变异现象在连续后代中依然表达。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绿肥和施氮对黄土高原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从酶学角度筛选最佳绿肥品种和施氮量。【方法】样地位于2008年开始的黄土高原长武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站,于2012年6月和9月采集土样,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大豆、绿豆、怀豆和休闲)及不同施氮量(不施氮肥和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135kg/hm2的80%,100%,120%)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5种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种植和翻压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对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不明显。除大豆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外,绿肥均显著提高了5种土壤酶活性,其中怀豆处理土壤总体酶活性增幅最大,绿豆、大豆处理次之,且均显著高于休闲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6月除外)、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总体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绿肥和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且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怀豆是一种可推广的优质豆科绿肥;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最佳用量以108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7.
全氟辛酸及其盐类(PFOA)是新近认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虽然对环境的危害愈来愈严重,但鲜见其土壤生态毒理的研究报道.为此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PFOA与土壤酶(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间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FOA可显著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除5号土样外),二者关系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出土壤脱氢酶活性可表征土壤PFOA污染的程度;供试土样PFOA轻度和中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和ED50值分别为31mg·kg-1和151 mg·kg-1,而且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对PFOA反应更敏感,表明土壤pH对PFOA的生态毒性有重要影响.PFOA对纯脲酶、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规律性不明显,总体呈波动性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培肥后影响土壤C、N、P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肥增加了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尤以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处理效果最明显,可见有机肥在烟田土壤培肥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大多数化学性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反映出土壤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烟草的农艺性状、脱氢酶与烟草品质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培肥后土壤酶活性与烟草长势等的变化规律一致;构建的总体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烟草农艺性状和品质呈较好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总体酶活性可表征烟田土壤肥力水平高低。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揭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甘蔗根系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有6年宿根年限的甘蔗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结构.采集其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Nested PCR技术对AM真菌的18S rDNA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说明两者的AM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根系中有6种不同的AM菌群.  相似文献   
90.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