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猪圆环病毒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已发表的PCV—1和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组成PCV-2的特有引物对和PCV-1、PCV-2的共有引物对,分别扩增长度为472bp和339bp的片段。为验证PCR扩增的特异性,将472bp的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氏菌TG1,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并测序。将该序列递交NCB1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它与美国、加拿大及我国台湾的PCV-2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与PCV—1毒株的同源性为86%。结果显示,该方法最少可用于3μg病料组织和0.75pg DNA的PCV-2检出.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应用该PCR方法检测了浙江省和上海市47份“猪高热综合征”病料,PCV-2感染阳性率为36.17%,PCV—1单独感染阳性率为34.04%。  相似文献   
22.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工程认证要求,食品检验学实验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实践课程优势,打造微信公众号和超星学习通线上双平台服务实验教学,建立了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实现了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有机酸对食品中致腐假单胞菌抗生物被膜活性,本试验测定了柠檬酸(CA)和乙酸(AA)对荧光及隆德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生物被膜抑制能力,通过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和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亚抑菌浓度有机酸处理对2种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EPS)和被膜结构变化及菌体运动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经过0.2%茶多酚浸泡的大黄鱼片和对照组在0℃冷藏条件下20d内品质变化特性。定期分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黄鱼片样品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和理化指标(pH、MDA、K、MetMb、Mb、Caspase-3)。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能够降低化学指标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和延长鱼片保质期。因此,在0℃真空包装冷藏保鲜过程中茶多酚处理能更长时间保持大黄鱼片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25.
自行设计一对引物,从质粒pUC18上扩增一段无启动子和信号肽的β-内酰胺酶基因(△P△SP Amp),经pGEM-T-EASY载体克隆到pET-28衍生质粒pKan的EcoRⅠ和XbaⅠ间,得到在Kan平板中生长而在Amp和Kan双抗平板中不能生长的转化子pMBL-E质粒.经部分酶切补平自连,筛选得到消除HindⅢ位点端EcoRⅠ位点的质粒,即为用于输出信号基因片段捕获的目的载体pMBL,大小为 3.46 kb.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构建的载体与预期设计的一致,并应用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对载体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证明构建的载体pMBL能有效捕获含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的输出蛋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26.
养殖大黄鱼低温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沿海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冬天发生大量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GYC0227。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株菌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对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了GYC0227菌株大小约1.5kb的16S rD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并测序,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ET同源序列比对,与溶藻弧菌的标准菌株的16S rDNA具有96%的同源性。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GYCD227菌株属于溶藻弧菌。该菌适应于低温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7—25℃,并测定了其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7.
海产品甲醛的形成及其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莉  励建荣 《水利渔业》2007,27(6):110-111
海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资源,其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甲醛问题"给海产品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已证实,海产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在内生酶作用下会生成甲醛。综述了海产品甲醛的存在形式、影响因素及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体重相近的杜洛克生长母猪5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研究脆茎全株水稻(3个水平0、10%和20%)用于生长肥育猪日粮,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阶段(29~52kg)对照组、10%组和20%组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肥育猪阶段(54~85kg)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2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10%组和20%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都低于对照组;而肥育猪阶段,两组NDF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它养分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0%组和20%组屠宰率有所下降,而瘦肉率提高,眼肌面积增大,背膘厚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10%组和20%组的背最长肌蛋白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其中2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和大理石纹及肉色评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0%组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9.
研究评价了茶多酚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mg·mL-1和16 mg·mL-1,2 mg·mL-1茶多酚处理能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曲线,在25℃和4℃作用96 h和192 h希瓦氏菌分别下降了105 CFU·mL-1和106 CFU·mL-1,杀菌作用表现时间依赖性。茶多酚单体的杀菌能力大小分别为EGCG>ECG>EGC>EC。在茶多酚作用下,腐败希瓦氏菌胞外上清中Na+/K+-ATP酶和AKP酶活性显著上升,投射电镜(TEM)观察细菌出现了破损、变形等现象。可见,茶多酚能有效抑制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在低温长时间下仍表现出杀菌能力,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引起细菌细胞壁和细胞外膜损伤,使胞内成分泄漏,导致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30.
水产品气调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MAP技术能够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等机制延长水产品货架期.MAP混合气体中的CO2为抑菌的关键成份,O2也是重要成份.MAP水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取决于包装气体的成份及比例、储藏温度、原料种类及原料初始品质、混合气体的体积与包装物料的质量比(V/W)和包装材料等因素,其中储藏温度是关键因素.MAP水产品的腐败主要是一种或几种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s)导致的;耐CO2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为MAP鳕的特定腐败菌;嗜冷乳酸菌是多种MAP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同样条件下,MAP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优于真空包装和空气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