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蛋白质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以百种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已研究的较为清楚,但对于这些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的途径和机制尚知之甚少。通常认为蛋白质的1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3级和4级结构,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很多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过程中,有其他蛋白质或酶的参与,其中分子伴侣就是目前研究得最多也是研究最热的一种。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分子伴侣与病毒的增殖过程密切相关,从病毒复制的起始、转录的进行、翻译的完成到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甚至病毒在宿主体内的转运都有分子伴侣的参与。随着病毒与分子伴侣相互关系研究的深入,产生了抗病毒的又一可能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上旬,贵州省某牛场发现6~7月龄小牛口鼻有大量黏液流出,四肢无力,水样腹泻,呈酱油色,发病后曾用青霉素、安乃近、双黄连及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未见好转。于是送检小牛(200 kg左右)1头到贵州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诊。根据发病牛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发病小牛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廖小亮  曾智勇  董华佳 《绿色科技》2020,(4):125-127,131
指出了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利用能源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现代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蓄冷技术能够按需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从宏观上起到“移峰填谷”平衡电网的作用;我国电力系统实行分时计价政策,从微观上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为用户节省制冷系统的运行费用。8℃相变蓄冷技术兼备了传统水蓄冷和冰蓄冷的优点,具有蓄冷密度大、系统简单的突出优点,是当前蓄冷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前沿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0和E2串联基因重组腺病毒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潜力。【方法】 采用PCR扩增、E0-E2基因融合并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E0-E2,将其与AdMax腺病毒系统的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通过Western blotting进行验证,并通过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通过肌内、皮下免疫接种小鼠后用ELISA方法及流式细胞检测进行免疫效果试验。【结果】 成功扩增到E0、E2基因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681和1 122 bp,得到了完整的腺病毒Ad5-E0-E2;测定其滴度为1.1×1010 PFU/m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d5-E0-E2外源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得到了与预期相符的目的条带(65 ku);ELISA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肌内和皮下注射Ad5-E0-E2均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首免、二免后肌内和皮下注射Ad5-E0-E2组CD4、CD4/CD8比值均极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1)。【结论】 本试验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5-E0-E2,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BVDV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贵州某野生动物园长臂猿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和RT-PCR检测确诊等方法,对该野生动物园发病长臂猿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疑似流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PCR检测确诊发病长臂猿为流感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结果表明造成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了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冬春两季常是"冬痢"的高发季节,近2年来该病呈现出仅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为主,而非之前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或TGEV和PEDV共感染为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脱水和急剧消瘦死亡为主要特征,现已给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欧盟目前也已责令严防PEDV的传入。尽管该病在我国主要于2012前后呈现暴发流行,现多为散发,但入冬后仍需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1型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1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试验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PCV1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PCV1全长基因组,将其定向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对其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到PK-15细胞中,经3次连续传代后,用PCR方法检测转染后盲传细胞中PCV2核酸,经测序鉴定所拯救出的病毒与亲本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PCV1感染性克隆具有感染性。PCV1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PCV基因组的功能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专家文库     
曾智勇,男,1978年9月生,四川威远人,博士,贵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术骨干、动物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贵阳市科技特派员。2001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2001-2006年于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毕业至今,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贵州白香猪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试验以已构建的含有γ-干扰素基因的pMD-GZ-IFN-γ质粒为模版,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01 bp的γ-干扰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所得IFN-γ基因克隆至经相同双酶切处理后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FN-γ。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至pcDNA3.1(+)的基因序列为γ-干扰素序列,说明γ-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感染猪瘟病毒(CFSV)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FSV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送检的仔猪同时感染PCV2和PRRSV两种病毒,CFSV检测呈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