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土施KC1、树盘覆盖、叶面喷施KH_2PO_4、CaNO_3以及GA涂果等处理,研究红玫瑰李的裂果率及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GA处理有降低裂粟的明显作用,裂果减少4%,尤其是5月中旬土壤覆盖结合GA处理,裂果率降低5.7~13.3%。K~ 、Ca~( )对减少裂果未表现出显著效果,但不同K~ 、Ca~( )施用浓度水平与果实总酸含量间有极显著的单一和交互作用,并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y=0.30 0.016X_1 0.04X_2 0.02X_1X_2—0.09X_1~2—0.037 X_2~2(P=0.0165,R~2=0.90534)。  相似文献   
22.
针对丛枝菌根技术在果树菌根化组培苗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摩西球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等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葡萄组培苗移栽技术中的应用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AMF可显著增强葡萄组培苗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强幼苗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蛋白质及糖分等同化产物的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的侵染优于珠状巨孢囊霉,其侵染率高于后者,达到稳定侵染的时间也早于后者,摩西球囊霉对葡萄组培苗生长效应的促进作用也优于珠状巨孢囊霉,该菌可能是葡萄的优势侵染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23.
丛枝菌根化枳橙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及其混合菌剂接种无菌根枳橙幼苗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枳橙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根系形成了40%~70%的菌根侵染率;菌根枳橙的苗高、地茎、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等营养生长显著增加;AM真菌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根区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接种AM真菌增加了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接种菌根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且N、P含量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枳橙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pH及养分特性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着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24.
以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a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5.5~6.5,6.5~7.5,7.5~8.5)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枳橙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均能有效地侵染枳橙植株,菌根侵染率在65%以上;接种处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株高、生物量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接种植株;接种AM真菌增强了宿主植物对碱性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5.
胡杨异形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胡杨是我国西部荒漠地区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具有异叶性。前人的研究发现,胡杨叶片从披针形叶到锯齿卵圆形叶其结构趋于旱生性,且抗性逐渐增强。本文拟从活性氧清除机制着手,深入探讨胡杨异形叶的抗氧化能力,以期阐释其抗逆性的生化机制。方法以成年胡杨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3种典型形态叶为试验材料,对其·O2?产生速率、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AsA、GSH)含量随季节(5、7和9月)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O2?产生速率随季节而变化,·O2?产生速率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增后减;MD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叶中递减,在卵圆形叶中先减后增,而在披针形叶中持续递增。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的SOD活性先降后升而CAT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持续升高而GR活性递减。APX活性在锯齿卵圆形叶中先升后降,在卵圆形叶中一直升高。而披针形叶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锯齿卵圆形叶的抗氧化酶活性 > 卵圆形叶 > 披针形叶。其中,POD活性差异最为明显。(3)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7月份大量积累,9月份AsA含量最高而GSH含量最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先增后减,在披针形叶中递增;As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减后增;3种形态叶的GSH含量均递减。(4)锯齿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活性及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和APX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和AsA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则与POD、CAT和APX活性及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胡杨3种形态叶的抗氧化能力不同。锯齿卵圆形叶抗氧化能力最强,卵圆形叶次之,披针形叶最弱。3种形态叶随季节变化的抗氧化应答机制也存在差异。夏季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中以POD、CAT和APX作为主要清除ROS的抗氧化酶,秋季则以高活性的SOD和POD作为主要的抗氧化酶。同时,秋季卵圆形叶中APX活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披针形叶中以SOD、POD、CAT、APX和GR协同清除ROS。此外夏季胡杨叶片大量积累黄酮和类胡萝卜素消除ROS;秋季则通过AsA-GSH循环清除更多的ROS。   相似文献   
26.
以黄冠/川梨为材料,以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菌剂,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接种AM真菌对梨幼苗缓解Cu~(2+)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铜浓度为0~400mg/kg范围内,重金属Cu~(2+)对梨的营养生长和生理抗性表现出了显著的低促高抑的效应,在低浓度(≤150mg/kg)情况下,对梨幼苗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150mg/kg)时,对梨幼苗有抑制作用,且在150mg/kg的情况下促进作用最好。从处理组与对照组对梨幼苗生长指标、光合作用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来看,在不同处理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还发现所用的AM真菌能有效地侵染梨的幼苗,这对缓解Cu~(2+)胁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构建一种脱氮的无回流生物滤床家庭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净化槽,研究其处理效果;改变各区内的曝气形式,形成A/O/A/O的脱氮工艺,通过测定各区COD、NH+4-N、NO-3-N和TN的浓度变化,考察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槽各区生物滤床的加入,反应器抗冲击性增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但A/O/A/O系统中第二级厌氧过程因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不佳,改用分段进水后,净化槽不仅运行稳定,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COD平均浓度12.3 mg·L~(-1),NH+4-N平均浓度2.7 mg·L~(-1),TN平均浓度13.0mg·L~(-1),均达到国标(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A/O/A/O生物滤床新型净化槽不仅在结构上形成一体化,而且由于生物滤床的使用,不需要污泥回流,节省能耗,通过分段进水可以实现过程脱氮。  相似文献   
28.
为了降低絮凝剂毒性、提高絮体的分离效果,以无机矿物材料蒙脱石(MTS)为原料,通过酸改性,制备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比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来处理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MTS没有絮凝作用,但经过酸改性后的MTSF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最大浊度去除率为96.73%,在絮体沉降速度及体积上,MTSF远优于PAC。MTSF絮凝机理是吸附-电中和,絮凝过程是固体颗粒和可溶性盐两者的协同作用,MTSF显示出较好的沉降性能和压缩性能,絮体达到沉降平衡后,其体积不足PAC的三分之一。MTSF与PAC絮凝剂复合使用,可有效地减少絮体体积,提高絮体沉降性能。总之,MTSF具有与PAC相同的絮凝效果,但是絮体的沉淀压缩性能远优于PA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9.
随着旅游业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全省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喜树栽培技术与喜树碱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明  宇发  王露雨  许开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49-16850
从喜树的形态学,栽培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喜树碱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同时对喜树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