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553篇
农学   291篇
基础科学   281篇
  287篇
综合类   2434篇
农作物   338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1065篇
园艺   361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1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8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X区块是南堡油田典型的深层低渗透储层,具有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从而造成储层品质以及产能定量预测评价难以确定。利用物性和压汞试验数据,提取出能表征储层孔隙结构进而有效反映储层渗透性的储层品质指数和压汞系数,再结合常规测井资料以及试油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品质评价方法,总结出研究区的储层品质评价标准。在储层品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开发需求,对低渗透储层提出建立综合评价指数与米产液指数关系的产能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较为相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为分析稻蟹共作和蟹单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利用Miseq平台对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门,肠道中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水体中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Armatimonadetes菌门;底泥中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两种模式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属,肠道中有14个,水体中有18个,底泥中有13个。稻蟹共作与蟹单作肠道、水体、底泥的Chao、ACE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两种模式下水体、土壤及肠道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较分析后发现:一些厌氧、高亚硝酸盐环境下的常见优势菌属在蟹单作水体、土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稻蟹共作,稻蟹共作条件下养殖河蟹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上更接近野生河蟹,其肠道细菌群落特点也反映出共作养殖环境优于单作模式,且有利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沼肥与钾肥配施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保护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沼肥与钾肥配施在东北春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玉米郑单958(紧凑型)和丰禾1号(平展型)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A1(单施沼肥)、A2(沼肥与钾肥配施)和A3(单施钾肥)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于玉米三叶期后0、8、16和24 d取叶片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并于三叶期后0、10、20和30 d取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两供试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生长天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各处理提升叶片SOD和POD活性的效果表现为A2>A3>A1>CK.随着玉米幼苗的生长,两供试玉米品种各处理的叶片MDA含量逐渐增加,但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整体上可降低叶片MDA含量,且均以A2处理的MDA含量最低.同时,随着施肥时间的推移,玉米根际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逐渐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表现为A2>A3>A1>CK.[结论]适当施用肥料有利于提高东北春玉米幼苗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及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沼肥与钾肥配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悉生培养系统,研究不同浓度菲对秀丽隐杆线虫、拟丽突属与中杆属线虫的毒性效应,以及3种线虫对菲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菲浓度的增加,3种线虫存活率逐渐降低。秀丽隐杆线虫在不添加菲的处理中,48 h内出现繁殖,而在添加菲的处理中,即使在最低浓度5 mg/L下,繁殖现象也会消失。中杆属与拟丽突属线虫由于世代时间较长,在本试验周期内均未出现繁殖现象。(2)暴露24 h时,比较不同浓度菲处理下线虫的相对死亡率,得到3种线虫的耐性依次为中杆属线虫≥秀丽隐杆线虫≥拟丽突属线虫,且随菲浓度的增加,秀丽隐杆线虫耐性水平逐渐降低;暴露48 h时中杆属线虫耐性依旧高于拟丽突属,而72 h时中杆属与拟丽突属线虫的耐性趋于一致。(3)3种线虫受菲胁迫后均失去头部正常摆动能力,且秀丽隐杆线虫与拟丽突属线虫体长随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不同种类线虫的添加均能促进菲的去除,不同线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菲会显著抑制3种线虫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抑制秀丽隐杆线虫的繁殖。线虫的存活率受线虫种类、暴露时间、菲浓度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中中杆属线虫对菲的综合耐性最强,3种线虫均能促进溶液中菲的去除。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研究了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及α-半乳糖苷酶对生长猪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能量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两个4×4拉丁方设计,选择平均体重为3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8头,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能量(GE)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提高,且添加酶Ⅱ效果最显著;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组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能量(GE)的表观消化率也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添加量为0.6g/kg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筛选陆地棉矮化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棉花生产中每年因喷施缩节胺和打顶等农技措施增加的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益.[方法]2005年4月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分别用注入剂量为8×1016和12×1016N+/cm2处理早熟陆地棉高代品系B-02,从中获取棉花矮化突变体植株.[结果]通过2005~2009年连续多代的筛选获得了不用喷缩节胺、不用打顶、株高小于60和60~70cm,且品质优于原高代品系B-02的两个系列矮化株系.[结论]通过对矮化植株的SSR分析,表明矮化突变株与原高代品系B-02相比具有较多的遗传差异,为新疆棉花矮化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97.
试验采用鸡胚接种和气管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IBV毒株进行培养鉴定,IBV经鸡胚传一代后再上鸡胚气管环培养可引起气管环纤毛运动停止,应用此法可以快速地进行IBV检测。  相似文献   
998.
在无籽西瓜子叶展平期进行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试验表明:较高的喷施浓度对幼苗下胚轴有明显矮化作用,喷施浓度以150 mg/L最适,但对幼苗下胚轴粗度影响不大;较高的喷施浓度对植株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推迟作用,低浓度则影响不明显;对西瓜的产量及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台湾农业研究30年回顾暨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研讨会于2009年12月21日在福建省农科院举行,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多位农业研究学者应邀参会并围绕台湾农村与农业发展与借鉴、两岸农业合作机遇、挑战及走势、两岸农业合作与竞争、总结与展望做专题报告,本文对大会发表的报告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在CNKI中自1979~2009年发表的台湾农业及两岸农业研究文献的年份、作者、期刊以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作为研究台湾农业最为前沿的沿海省份,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农林大学,期刊也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内期刊,尤其是《台湾农业探索》发文量占了20.3%,作者中也以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的作者发文量占31.94%,为最高;但同时也体现台湾农业及两岸农业的研究队伍的相对集中性问题,以及研究内容需要更为深入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