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452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298篇
  389篇
综合类   2024篇
农作物   254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943篇
园艺   692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35 cm(D35S)和0~50 cm(D50S),秸秆还田量均为10 00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导致不同处理秸秆在土壤中的含量(SC)在1.68~6.06 g·kg^(-1)之间,随着秸秆混入土层深度的增加SC值逐渐减小;秸秆混合还田增加了相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D15S处理相比,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降低了27.3%,48.4%和67.8%,但是秸秆的有机质转化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与D15S、D20S和D50S相比分别增加了28.6%,32.6%和17.5%,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总量表现为D35S>D50S>D15S>D20S,土壤轻组有机碳总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没有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全量养分的含量,但是显著增加了速效养分含量(P<0.05),与初始值相比,D15S、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17%~20.6%、9.16%~38.2%和12.6%~43.7%,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说明秸秆深混还田能够促进养分在土壤深层的积累,增加全层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因此,建议研究区域秸秆混合还田的深度为0~35 cm,提高秸秆混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实现黑土地保护。  相似文献   
82.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1.益母草 250克,红花 30克,黑豆 500克,煎汤内服。隔日 1剂,连服 2~ 3剂。此方适应不发情母牛。……  相似文献   
84.
试验研究了光通量和昼夜温差对自养培养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通量为 200μmol/(m2·s)时,自养培养苗的生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优于光通量50,100μmol/(m2·s)处理,且总气 孔数和张开的气孔数量也最多,分别为318.0和277.7个。7℃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自养培养马铃薯试管苗的光 合作用,从而促进幼苗生长,获得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85.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及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基本查清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于2007-2010年夏秋季节,分别对湖南省壶瓶山、八大公山、乌云界和南岳衡山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类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应用Jaccard相似系数对4个保护区天蛾科昆虫种类的相似性进行研究。共整理、初步鉴定天蛾科昆虫51种,隶属于5亚科32属,其中以壶瓶山种类最多,有5亚科32属49种,南岳衡山种类较少只有17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高,与八大公山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达0.78,为极相似,而南岳衡山物种丰富度较低,且与其他几个保护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都比较低,处于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  相似文献   
86.
DHI报告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之一,可以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白城地区某奶牛场2018年9月~2019年8月的DHI数据资料,对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胎次、泌乳天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有利于牛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该牛场胎次2.3胎,平均泌乳天数203 d,牛群整体繁育工作失衡;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低,牛群的遗传和饲养管理存在问题;体细胞数>50万/mL,牛群乳房炎发生率高;MUN水平22 mg/d,日粮能氮失衡。建议牛场管理者应加强奶牛繁育工作,调整日粮结构,改善奶牛应激期的饲养环境以及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7.
干2004年9月--2005年11月,对河北扇贝养殖区海域进行了10个航次的叶绿素a含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养殖区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平均浓度为0.73~4.44μg/L,叶绿素a浓度月均值周年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3月份。(2)叶绿素a平均浓度区域分布为:近岸海区〉中岸海区〉远岸海区,呈现从近岸海区向远岸海区逐渐降低趋势。(3)测区初级生产力均值变化范围为52.09~1390.3mg C/m^2·d,最低值出现在11月份.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10个航次总平均值为311.74mgC/m^2·d。海区的营养盐、浮游动物及养殖贝类的摄食是制约影响调查海区叶绿素a周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猪圆环病毒1型ORF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Genbank上公开发表的PCV1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质粒pSK-PCV为模板扩增出PCV1-ORF2基因,插入pMD18-T载体,对筛选出的阳性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同Genbank上发表的PCV1基因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达97%,再与Genbank上发表的PCV2的ORF2基因序列相比较发现PCV1-ORF2和PCV2-ORF2的差异表现在两者在核苷酸序列的2个部位互相存在基因缺失现象。将推导出的PCV1-ORF2的氨基酸序列同PCV2-ORF2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几个功能区相当保守,尤其是N-末端的核定位序列、N-糖基化位点以及酪氨酸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89.
90.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B6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幼鱼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为(20±0.5)℃、pH值为6.8~7.5的条件下,研究了低蛋白含量(28%)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6(0、15、30、45、60、75mg/kg)对史氏鲟幼鱼[(34.07±3.44)g]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的维生素B6添加量为45~60mg/kg时,对幼鲟胰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最大,并可相应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