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151篇
  87篇
综合类   104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533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1.
在对设施蔬菜生产中使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智能灌溉控制设计中,监测混肥罐和回液桶中液位高低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液位检测普遍采用机械开关式液位浮子,工程实践中发现当进出水口与浮子过近,或者水纹波动显著时,浮子上下剧烈抖动会导致水泵随浮子的抖动而经常启停,对于启动电流较大的泵容易造成损伤。本文在软硬件设计中采用了计数器数字滤波电路以及单片机定时器中断,设计了一种替代简单液位浮子的实用智能液位开关。为了检验该设计的性能,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液面、不同压力和水流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计数脉冲发生电路中充电电阻和放电电阻为4.7 kΩ时,滤波后的输出信号比现场实际的数控信号时间迟延了2.11 s,经数字电路滤波后的输出信号已经完全消除了宽度小于2 s的所有干扰信号,并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迟延时间与计数电路、计数脉冲发生电路有关,通过电路设计调整滤波脉宽可使输出信号有效地滤除干扰成分。同时,利用该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如不同功率的水泵设定不同参数滤除干扰信号,提高智能液位开关适用性。  相似文献   
52.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饲养在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但人工大规模饲养斑蝥未见有报道。近几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斑蝥的规模化饲养、人工饲料的筛选和优化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斑蝥饲养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3.
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桂农厅发〔2019〕98号)文件精神,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需通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资格确认,以加强兽医系统、养殖和屠宰环节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自桂林市开展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资格确认以来,有12 家兽医系统、13家屠宰企业、12家养殖企业非洲猪瘟实验室...  相似文献   
54.
对湘西花垣锰矿、铅锌矿区的部分蔬菜及其种植土壤进行了调查和重金属含量分析,通过污染指数法和经蔬菜途径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非矿区比较,两矿区蔬菜、土壤Pb、Zn和Cd含量较高,矿区土壤Pb、Zn、Cd含量均超过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pH〈6.5)的污染警戒值;矿区蔬菜Pb、Zn和Cd含量均超过国家蔬菜重金属元素限量标准,分别为限量标准的2.0~10.75、0.9~2.5倍和2.2~19.8倍;两矿区蔬菜受到了Pb、Cd的严重污染,Zn的轻-中度污染。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两矿区居民通过蔬菜途径摄入的Pb和Cd对其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且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年人。因此,矿区土壤上种植蔬菜会对食用这些蔬菜的当地居民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应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进行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5.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完善修复工程设计、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项建议。  相似文献   
56.
干湿交替对作物根际特征及铁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晓莉  傅友强  甘海华  沈宏 《土壤》2016,48(2):225-234
铁膜普遍存在于水生植物的根系表面,根际周围Fe~(2+)的浓度和根系氧化力决定了根表铁膜的数量。干湿交替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技术。在干湿交替过程中,水分和氧气含量的变化导致根际土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从而对根表铁膜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干湿交替过程对根际特征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根表铁膜的形成条件、化学组成与空间结构和根表铁膜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湿交替对铁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干湿交替诱导铁膜形成的可能机制。最后对干湿交替诱导铁膜形成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为丰富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A,OTA)的植物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探究钙在OTA诱导的植物毒性调控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添加外源Ca2+,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bis(oxyethylenenitrilo) tetraacetic acid,EGTA)及OTA等处理离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通过形态学观察,叶片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含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测定等研究钙对OTA诱导的拟南芥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 mmol/L),外源Ca2+单独处理,拟南芥叶片形态学无明显变化,EGTA与OTA分别处理均会引起拟南芥叶片失绿、坏死病斑的形成,而Ca2+与OTA共同处理,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叶片失绿、坏死病斑的形成,EGTA加剧OTA的毒性作用;OTA处理使拟南芥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外源钙能显著抑制OTA引起的拟南芥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P<0.05),20 mmol/L Ca2+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1.32%.此外,OTA处理使拟南芥叶片细胞ROS的爆发及MDA的积累,对拟南芥造成氧化损伤,钙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ROS爆发(P<0.05),减少MDA的生成,抑制率分别为29.7%和71.4%.研究结果说明OTA能诱导拟南芥的植物毒性,钙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植物毒性,钙在拟南芥受外界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不合理的垦殖是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垦殖1、3、6、10年后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未垦殖天然草地为对照,研究了垦殖对川西北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垦殖草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STN)、土壤有机碳密度(SOCs)和土壤全氮密度(STNs)均显著降低;大部分SOCs和STNs减少发生在垦殖的早期阶段,随着垦殖年限的增加,SOCs和TNs的下降速率呈现降低趋势,垦殖10年后,在0~60 cm土层土壤SOCs和STNs比垦殖前的天然草地分别下降了30.97%和17.8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s和STNs及其损失速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损失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在垦殖过程中SOCs的损失大于STNs,土壤碳氮比(C/N)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9.
面包及蛋糕的质构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的量化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添加物、不同产品类型的面包和蛋糕的感官品质,采用物性测试仪和感官评价法,研究面包和蛋糕的质构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和弹性指标可系统的量化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添加物的面包和不同厂家生产的全麦面包的感官品质;弹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厂家生产的白面包的感官品质;回复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产品类型的海绵蛋糕的感官品质;硬度、黏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添加物的戚风蛋糕的感官品质;硬度、弹性、黏聚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种类的蛋糕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60.
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54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为材料,根据采集地信息及其在20对SSR引物上的分子标记数据和15个表型性状资料,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量(5%、10%、20%、30%、40%、50%、60%、70%、80%和90%)分析表明,10%的取样比例可获得70%以上的变异保留比例,是较好的核心种质取样规模;对5种采集地分组取样策略(等量法、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比例法、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和2种无分组取样策略(最大变异保留法和随机抽样法)比较表明,简单比例法获得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最后,在简单比例法取样筛选出的54份核心样品中,又通过定向选择补充了6份具有优异表型性状的材料,构建了含60份无性系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分子和表型检验都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