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3篇 |
2篇 | |
综合类 | 46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36篇 |
园艺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主要草原区以温度和降水变化为主的气候变化特征,阐述了气温和降水的改变对中国主要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草原区植被时空格局的影响。近50年来,中国草原区气温普遍升高,降水变化时空差异较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的影响也具有区域性差异,增温加速土壤碳分解,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降水增多使植物物候期提前,生长季延长,草原NPP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加,但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同的水热组合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多均会使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中国草原区植被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局部区域,抑制其生长。建议在未来的气候变化条件下,结合宏观和微观方面,系统分析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强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从而降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4.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86.
87.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88.
在传统奶酪制作中添加不同量(0~3%)的干酪乳杆菌,以不添加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发酵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发酵6h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6.03×107/g,12h时活菌数达1.58×10~8/g。试验组样品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水解程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后酸化现象不明显;28d后,添加3%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达9.77×10~8/g;对照组在冷藏中黏度几乎不变化,其余各组样品的黏度在冷藏7~14d中显著降低,之后到28d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高海拔地区矮小鸡供氧与不供氧孵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大褐矮小鸡的种蛋在两个孵化器内同时入孵(孵化所用温度、湿度相同)进行全期供氧与不供氧孵化对比试验,经过21d的孵化,试验结果用两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受精蛋孵化率供氧的为88.4%,不供氧的为57.4%。结果表明采用全期供氧与不供氧孵化的孵化率差异表现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0.
铜、镉、铅、锌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和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的前提.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Cu2+、Cd2+、pb2+和Zn2+单一重金属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pb2+和Zn2+浓度的增大,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 L.)、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的发芽率、发芽势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在Cu2+<300 mg/L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并没受到明显抑制,反而有不同程度地促进;在Cd2+处理下,25 mg/L浓度对柠条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柠条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Pb2+对柠条和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发芽表现为“低促高抑”.Cu2+、Cd2+、pb2+和Zn2+对4种植物根系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Cu2+、Cd2+、pb2+和Zn2+离子浓度的增大,红豆草、白三叶、柠条和胡枝子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的根长和苗长都呈降低趋势,对4种植物均表现为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