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探究生长季不同时期干旱事件对高寒草甸植物物候期和生产力的影响,采用截雨棚于藏北高寒草甸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进行为期2年(2016-2017年)的截雨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物候期对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响应不同,高寒草甸关键物种植物物候期对生长季前期干旱(SE)响应较为敏感,SE会导致植物返青期大幅推迟,生长季长度和繁殖期明显...  相似文献   
72.
次央  洛桑平措  罗布 《农学学报》2020,36(7):99-104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原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突变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逐月站点气象数据分析了1973-2017年藏北高原地区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寒牧区的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显著,其中气温以0.45 ℃/10 a速率显著的升高,风速以-0.27 m/(s·10 a)速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以6.48 mm/10 a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较为特殊,表现为增温缓慢、风速减幅最大、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等特点,其它季节在各要素上变化较为均匀;周期变化上在去除显著的全球变暖的线性趋势后气温和降水都存在显著的准3年周期变化,且在发生时域上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73.
罗布 《农技服务》2015,(1):170+164
针对目前萨迦县地区主要农田水利设施出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主体责任、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决策过程,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多主体体制的完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4.
在传统奶酪制作中添加不同量(0~3%)的干酪乳杆菌,以不添加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发酵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发酵6h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6.03×107/g,12h时活菌数达1.58×10~8/g。试验组样品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水解程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后酸化现象不明显;28d后,添加3%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达9.77×10~8/g;对照组在冷藏中黏度几乎不变化,其余各组样品的黏度在冷藏7~14d中显著降低,之后到28d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2西藏设施蔬菜根病的发生特点 2.1病原物种类增多且危害加重 自2000年以来,由于西藏地区设施面积猛增,设施条件的不可移动及设施内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加上连茬栽培,生产中又缺乏抗(耐)病品种.  相似文献   
76.
2011 年在西藏亚东县调查蔬菜病害种类时,发现马铃薯薯块上长出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小瘤,表皮龟裂,初为黄白色,后逐渐变粉红色至黄褐色,最后变黑褐色易腐烂,发出恶臭。病原菌鉴定为内生集壶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Schilbersky)Percival〕,引起马铃薯癌肿病。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马铃薯癌肿病在西藏发生为害的报道,属西藏新病害。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对马铃薯癌肿病主要从分布及为害、病原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西藏地区防治马铃薯癌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1)种子带菌;(2)土壤带菌;(3)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此3种途径都可成为辣椒疫病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并对该病菌的侵染循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8.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在拉萨地区的日光温室,用4种杀菌剂进行防治西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喷药两次,50%翠贝3000倍液的防效最高,达82.61%;60%世达瓜粉安1000倍液和20%铲锈除粉8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9.44%和79.29%;15%三唑酮500倍液的防效相对较低,为73.13%。  相似文献   
80.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