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用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2017年在舟山采集到的临床表现"白鳃"症状的发病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开展了病原学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的肝、脾、肾等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尤其是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在病鱼组织的电镜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直径约300~600 nm的孢子虫样结构。提取病鱼内脏组织总基因组DNA样本,采用1对针对寄生原虫的通用引物进行SSUrDNA的PCR扩增,最终获得大小为1471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发现,该条带与GenBank中1种黏孢子虫Sinuolinea sp.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9%。根据获得的SSU rDNA序列,建立了适用于该病临床检测的巢式PCR方法,最小灵敏度可达0.5 pg。研究表明,引起此次网箱养殖大黄鱼"白鳃"症状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是一类寄生性黏孢子虫。  相似文献   
32.
用血卵涡鞭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常规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将所得阳性克隆再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3株针对血卵涡鞭虫的单克隆抗体(2B2、3G4、4G7),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三者为IgG类抗体。用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抗体,其细胞上清及腹水效价分别为5.12×10-4和8.00×10-4。进一步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荧光抗体方法对单抗特异性进行鉴定,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淋巴则未被染色。用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兔抗血清以羊抗鼠HRP-IgG为酶标抗体,建立了检测血卵涡鞭虫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对血卵涡鞭虫阳性标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血卵涡鞭虫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3.
谢建军  许文军  施慧  查智辉 《水产学报》2011,35(9):1392-1398
以平均体质量为(162±26)g雌性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注射组从游泳足第一关节基膜注射200 μL浓度为2.4×107 CFU/mL的溶藻弧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在注射0、24、48、72、96h后随机取9只三疣梭子蟹,从游泳足基膜部位抽取血淋巴,测定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大颗粒细胞比例、血清蛋白、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遭受低剂量的溶藻弧菌侵袭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总数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6%,而大颗粒细胞比例则先上升(P<0.05),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迅速增加,并分别在24、72 h达到峰值(P<0.01,P<0.05),在96h后两种酶的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则稳步增加,并在96 h达到峰值(P<0.01).研究证实低剂量的溶藻弧菌能刺激三疣梭子蟹调动血细胞、酸、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系统进行免疫防御,但是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大多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响应速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4.
水温(27±3)℃下,将体质量为(2.18±0.14)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以多只(10只)或单只的方式饲养在半径为50cm的圆形养殖桶中,比较群养与单养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生长特性、消化酶与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群养组幼蟹在蜕壳后的软壳期间被同类捕食和残杀现象严重,死亡率和残疾率显著高于单养组幼蟹(P0.05);(2)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在夜间完成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白天;群养组幼蟹在白天蜕壳的比例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3)群养组幼蟹的蜕壳周期显著小于单养组(P0.05),但蜕壳同步率低于单养组,群养组幼蟹的体质量、甲宽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略高于单养组,差异不显著;(4)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胃中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单养组,肝胰腺中最为明显;(5)群养组幼蟹肝胰腺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而两种养殖条件下幼蟹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为实现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 内脏白点病的生物防控,推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从健康大黄鱼肠道中筛选出对其内脏白点病病原菌——杀香鱼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 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采用琼脂扩散法筛选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评价其溶血性、药敏性、安全性、产酶能力及抗菌广谱性。从健康大黄鱼肠道中初步分离出37株潜在益生菌,通过拮抗试验筛选出3株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17、P2-33和P3-11。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 测序分析,菌株P1-17和P2-33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P3-11鉴定为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溶血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均无显著溶血圈,且所含耐药因子较少,不具备潜在致病性;人工回感试验证实,3株拮抗菌对健康大黄鱼无致病性;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2株芽孢杆菌对溶藻弧菌 (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 (V. harveyi)、美人鱼发光杆菌 (Photobacterium damselae) 等多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同时2株芽孢杆菌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而该株粪肠球菌只对杀香鱼假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大黄鱼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O。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中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由此表明:对虾WSSV可以感染三疣梭子蟹,并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感染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梭子蟹自身的体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在养殖大黄鱼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离自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病原菌GYC1108-1,在体积分数为0.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 h,制成灭活全菌苗(细菌含量为6×109cfu/mL);用该灭活菌苗分别免疫小白鼠和大黄鱼,并检测小白鼠和大黄鱼血清中抗体效价及疫苗对鱼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小白鼠经注射疫苗后28 d,血清中抗体效价最高达1∶4 000,大黄鱼经注射和浸泡免疫后,血清中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 280和1∶320,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和65%;抗GYC1108-1的抗体与不同种属细菌间存在着交叉反应,其分类地位越近,交叉反应也越大;用研制的疫苗开展大黄鱼生产性免疫预防试验,受免疫组鱼存活率有较大提高,分别为85%和86%,而未免疫组鱼存活率仅有70%,表明疫苗可有效防治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用显微镜检、PCR及 IFAT三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本文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首家外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暨先正达全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是先正达未来在中国从事生物技术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前5年将投资1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