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9年3月中旬,山东省鱼台县老砦乡某猪场从外地购进100头仔猪,1周后个别猪只出现发热、腹泻、皮炎等症状6经过十几天的治疗,病猪采食反复无常,用消炎解热药物注射治疗后就吃点食,停药后就停食,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制止发热和腹泻,且猪场原有的50头体重为30-40千克的仔猪也部分感染发病,但哺乳仔猪、母猪和育肥猪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动物疾病计算机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基层兽医的临床诊断水平。但是部分养殖场或兽医过分的依赖专家系统,导致频频出现误诊,不但耽误治疗,增加死亡率,从而也影响了专家系统的发展,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专家系统呢?  相似文献   
13.
<正>流鼻液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正常情况下,猪的鼻腔黏膜有少量鼻液,用以滋润和保护鼻腔。当鼻腔受到致病源侵袭时,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刺激局部鼻黏膜,猪出于对自身的保护,鼻黏膜局部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充血、水肿和渗出,分泌大量组织液以杀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这种组织液就是鼻液。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通常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该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近几年"高热病"的肆虐,人们加强了猪瘟的免疫,而忽略了猪丹毒的防疫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选取11头6周龄健康仔猪(母源抗体呈阳性4头为A组;母源抗体呈阴性7头,随机选取其中4头为B组;剩余3头为C组,作为空白对照),A、B组进行人工攻毒,获得了实际生产中PCV2亚临床感染状态,采用荧光定量PCR与组织病理切片技术相结合,旨在探究机体各脏器(心、脾、肺、肾、淋巴结)组织中PCV2病毒载量与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组以淋巴结、脾免疫器官的组织病毒载量最高,然而,B组,淋巴结、脾免疫器官的组织病毒载量反而偏低;组织病理学发现PCV2主要引起淋巴结、脾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坏死、损耗,肺脏间质性肺炎,肾脏间质性肾炎,心脏心肌炎等病变。相同脏器的组织病毒载量和病理损伤程度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其相同脏器的组织病毒载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而相同个体其不同的脏器之间组织病毒载量与病理损伤程度的规律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本试验为PCV2的实践病理诊断,疫苗免疫效力评价,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哺乳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仔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新疫区,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皮肤发红,眼结膜发白或黄染,后肢及腹部的毛孔常见血红素渗出而呈现铁锈色,有的乳头肿胀.病猪消瘦、贫血、腹泻、皮下水肿并有胶样浸润,脏器表面多黄染,并有少量出血点,胃肠道常发生卡他性炎症.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其表面有淡紫色的病原体寄生.用血链米先治疗乳猪附红细胞体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猪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皮肤发红。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批仔猪死亡。现在很多地方,猪附红细胞体病虽已由急性暴发型转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型,但发病仍然不断,特别是在一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或对猪群饲养管理的疏忽,饲料营养标准降低、饲养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常能引起本病的区域性暴发。目前,本病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常与其他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增加了及时诊断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类的霉菌,主要是镰刀霉菌、曲霉菌和青霉菌等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夏季多雨温热的气候极易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大量生成.猪摄入后.霉菌毒素在猪体内的日渐蓄积.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猪群生产性能和改变新陈代谢,干扰动物免疫系统.病重者还可造成死亡。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因而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下面就一例典型的霉菌毒素超标造成猪群发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激诱导因素广泛存在于禽类体内及其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能够引起禽类氧化应激的发生,损害禽类的繁殖性能,给禽类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氧化应激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氧化应激对鸡繁殖性能的损害及天然抗氧化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