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形态建成、根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锐胜种衣剂Ⅰ可提高大豆苗期根、茎、叶、根瘤干重,增加株高,降低大豆后期茎干重,增加节间数、底荚高度、单株饱荚数和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佳,其次为适乐时种衣剂。  相似文献   
12.
以蒸馏水浸种作对照(CK),初步研究了5 mg/L S3307与2.5 mg/L DTA-6复配后浸种对水稻秧苗抗逆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S3307和DTA-6复配后浸种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并不改变其种类,降低MDA含量,增加SOD和CAT活性,从而增强水稻秧苗抵抗逆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5mg/L烯效唑与2.5mg/L胺鲜酯复配浸种为处理,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研究其对水稻秧苗形态建成及部分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该复配药剂对水稻的出苗率无影响,但可明显提高水稻秧苗的生育进程、茎充实度和壮苗指数,调控根系发育,有利于水稻秧苗的形态建成,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秧苗的光合与呼吸等生理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菌丝块伤口接种为处理,空白培养基圆块伤口接种为对照,通过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尖孢镰刀菌侵染后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病原菌和寄主的互相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侵染会使大豆幼苗中的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增加,保护性酶活性升高,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存在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氨基酸(L-亮氨酸、L-天门冬氨酸、L-谷氨酸、L-精氨酸)对水稻秧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亮氨酸(4 g/L)、天门冬氨酸(1.00 g/L)和谷氨酸(0.9 g/L)能够提高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秧苗株高分别增加55.14%、57.25%和37.90%,茎基宽分别增加10.53%、12.78%和42.85%,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6.91%、42.75%和38.66%,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4.41%、20.85%和1.84%。外源精氨酸拌土处理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抑制秧苗根系生长和地下部干物质量积累。说明外源亮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调控效果显著,尤其是4 g/L的外源亮氨酸作用效果突出,在今后培育高素质水稻秧苗的生产实践中可作为调控秧苗生长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LTEP-a-2,设计两组药物作用浓度分别为0.3、0.5、0.8、1.0、1.5、2.0、2.5、3.0、3.5mg·mL^-1和0.1、0.15、0.2、0.25、0.3、0.35、0.4、0.45、0.5mg·mL^-1,各组分别在培养24、48、72、96h后采用MTT法分析苦参碱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苦参碱(0.1~0.2mg·mL^-1)对肺癌细胞呈负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0.25mg·mL^-1时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苦参碱的安全用药范围内(0.1~0.5mg·mL^-1),其96h抑制率可达到27.39%。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STBX]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STBZ]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 638 bp,基因结构相似;获得[STBX]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STBZ]基因,二者结构相似,基因大小均为1 506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和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蛋白聚类于不同分支,但分别都与豇豆、尖叶菜豆和芸豆亲缘关系最近。4个成员的结构域相同,均含有FAD/NAD-binding_dom结构域和Pyr_nucl-dis_OxRdtase_dimer结构域。三级结构显示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构象相似,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构象相似,4个蛋白均以二聚体结构存在,互作蛋白完全相同,包括2个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8个硫氧还蛋白。RT-qPCR方法分析GRs基因对连作逆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连作胁迫下,敏感品种HF55的GRs基因表达在根中启动较早(出苗后15 d内),而叶片中启动较晚,出苗后45 d时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对于抗性品种KX8,根和叶片中GRs基因各成员均在出苗后15~45 d表达量达到最高,30 d时根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达19.03倍,叶片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2.50倍。  相似文献   
18.
近年,“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招生模式在地方高校中逐步得到推广,对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学院生物类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大类分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模式下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可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组培过程的进行。实验研究探讨3种防褐剂硝酸银(AgNO3)、活性炭和PVP及培养条件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褐化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AgNO3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时10.0 mg/LAgNO3控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7.0 mg/LAgNO3控制较为适宜。2.0 g/L活性炭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高于此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初期在含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7 d,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愈伤组织诱导时1.0 g/LPVP能在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的同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化的发生,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Phytozome v12.1.6获得大豆DNA脱甲基化相关基因Glyma03g34860和Glyma10g07601的CDS序列,以大豆叶片RNA为模板,RT-PCR克隆获得Glyma03g34860基因大小为5 226 bp,Glyma10g07601基因大小为6 045 bp。利用STRING在线软件预测这两个转录本的互作蛋白质完全一致,主要互作蛋白8个,包括一个AP位点裂解酶和2个RNA聚合酶亚基;采用qRT-PCR分析他们对大豆连作综合逆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连作综合逆境胁迫使Glyma03g34860和Glyma10g07601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上调,其中,Glyma10g07601基因在大豆品种安达农家、黑大豆、绥农14和黑农40达显著水平(P0.05),分别增加1.37、1.22、1.98倍和1.67倍;Glyma03g34860基因在大豆品种垦丰16、绥农14达显著水平(P0.05),分别增加1.62倍和1.65倍,因此推测他们可能通过使基因组DNA脱甲基化而参与大豆连作综合逆境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