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3篇
  12篇
综合类   381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 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992.
笔者详细分析生产中牛病治疗难点,并对饲养中的常见疾病(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流行热、炭疽病等)的防治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给养牛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尽量减少疾病给牛群带来的损失,增加养牛场的养殖收益,为养牛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牛肉产品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林果种植区梨/李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方法】试验区分别按4、8、12个/667m2的密度悬挂含有梨/李小食心虫诱芯的诱捕器,另设置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杏园不同密度、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对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进行试验。【结果】诱捕器密度4、8、12个/667m2试验区杏子采摘前蛀果率分别为11.33%、7.20%、5.60%,诱捕器密度4个/667m2与8、12个/667m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密度8和12个/667m2个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式诱捕器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次之,盆式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之间无显著差异,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差于三角形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持效期对梨/李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粘虫板更换期5 d和诱芯更换期10 d诱捕效果最佳。【结论】在南疆高温干旱区域杏园以性引诱剂来防治梨/李小食心虫无法达到有效控制其危害的目的。尽管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好,但是每日需要加水,采用三角形诱捕器,粘虫板和诱芯更换期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7~10 d更换1次粘虫板、30 d更换1次诱芯。  相似文献   
994.
根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酶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主要生物驱动因素,对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原位酶谱技术在不破坏作物根系的同时,研究了渭北旱塬长期覆盖春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田间试验于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以春玉米"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和无覆盖(CK)三个处理,于春玉米吐丝期获取根系剖面酶谱图,分析了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春玉米根际的分布。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在秸秆覆盖下根际活性分布(热点)面积最大,是地膜覆盖的1.9倍、无覆盖的8.1倍;同时其在秸秆覆盖下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2.5 mm;与之对应,动力学拟合结果也表明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酶活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值最大,其土壤底物周转时间最快。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地膜覆盖下活性分布总面积最大,是秸秆覆盖的1.8倍、无覆盖的6.4倍;其在地膜覆盖下酶活性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4.5 mm,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也为最大,底物周转时间最快。研究揭示了地表覆盖通过调节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实现旱地玉米高产高效的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