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706篇
农学   421篇
基础科学   255篇
  324篇
综合类   2130篇
农作物   287篇
水产渔业   263篇
畜牧兽医   1027篇
园艺   373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8篇
  1956年   7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991.
2016年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眉县、周至县、杨陵区、兴平市、临渭区和华县安排布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测试,以期明确其在关中地区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1周发出预警信息,预测准确度达94.4%,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治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对陕西省各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病虫测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陕西省病虫测报状况,对今后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3.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究区5种灌木物候期影响显著,月降水量仅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春季物候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森林信息获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林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航空摄影作为高分影像的重要获取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效性强等特点,己逐渐成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新途径。研究者已不再满足于无人机影像在森林资源分类和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而是开始关注单木树高、胸径、冠幅等具体树木信息的获取以及森林信息量化等方面的研究。文中综述近几年无人机在森林结构参数、生物量、蓄积量、立木材积表、林区规划、树木空间分布以及三维建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无人机在森林信息获取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根据GenBank发布的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菊花1个几丁质酶基因ChCHI(GenBank登录号为KX881373)。ChCHI基因cDNA全长为1 385 bp,包含96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ChCHI属于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5 k D,等电点为6.38,为稳定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ChCHI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几丁质酶,与薇甘菊(ACO25187.1)几丁质酶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87%。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A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贡菊叶片中ChCHI的表达量。菊花ChCHI在对抗环境胁迫的分子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钢渣富含硅、钙等养分,是优良的土壤调理剂原料,但其肥效和合理施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渣的养分含量和组分,本研究选取白色钢渣调理剂(W)和黄色钢渣调理剂(Y)2种性质不同的钢渣调理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不同施用量(W调理剂0.74、1.47、2.94、5.88 g·kg-1和11.76 g·kg-1;Y调理剂1.47、2.94、5.88、11.76 g·kg-1和23.52 g·kg-1)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NPK相比,添加W调理剂对水稻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而Y调理剂施用量为11.76 g·kg-1和23.52 g·kg-1时可提高晚稻籽粒产量20%,且当Y调理剂施用量为5.88~23.52 g·kg-1时显著提高晚稻秸秆产量24.02%~35.23%。施用Y调理剂促进了晚稻对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幅度分别为12.61%~21.55%、7.63%~38.31%、11.89%~54.13%。综合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水稻土(pH 6.51)上,添加W钢渣源调理剂未促进水稻生长,而施用Y调理剂对晚稻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土地整治空间格局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科学开展土地整治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是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分解整治规划指标和实施差别化整治策略的重要依据。该文以"压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框架作为理论依据,构建土地整治的PSR(pressure-state-response)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熵权TOPSIS模型、组合矩阵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系统算法,划分土地整治空间格局,探讨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障碍因素及调控策略,基本形成了土地整治空间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实证分析表明:1)山东省139个县(市、区)中土地整治压力分值高于全省均值的比例为69.04%,状态和响应分值低于全省均值的比例分别为50.68%和70.51%,表明山东省整体土地整治的压力较高、状态水平中等和响应程度偏低。2)山东省"3+6"的土地整治空间格局中,3大主区包含县(市、区)的数量比例相对均衡,分别是37.41%、28.78%和33.81%,空间分布也比较集中;而对应6种整治类型的县(市、区)数量比例差异较大,在7.91%~20.86%之间,且空间异质性显著;说明土地整治空间区划过程中需要将"自上而下"的区域综合评价与"自下而上"的区域差异识别统筹兼顾。3)山东省土地整治障碍因子作用频次具有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双重特征,土地整治潜力和经济支撑能力的薄弱是约束土地整治响应的主要阻力,建议引入市场机制,探讨因地制宜的多元治理模式。本研究是对"自下而上"土地整治空间格局划分方法的有效补充,藉此完善土地整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并为"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气候因素对金龟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是一类重要的有害昆虫,研究了气候因素对金龟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发生虫量与降水量的关联度要大于与气温的关联度,特别是4月份的累计降水量与虫量的多少有很大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产地调研与试验研究、文献查阅,研究制定麦冬生产技术规程,为国产麦冬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麦冬主产区,采用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结合传统生产技术经验,按照国内外绿色中药材生产要求及现代中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规程。[结果]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管理、采收与采后处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麦冬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结论]在主产区经过多年应用实践,表明该规程实用、可行,对国产麦冬绿色药材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日本和中国学者分别从粳稻和籼稻中获得了苯达松敏感致死突变体农林8号m和M8077S。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也表现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敏感,但对供试的其他除草剂没有差异反应。遗传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体表现为等位的隐性单基因突变,对这两种除草剂的敏感是同一个基因突变的效应。对M8077S的突变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互补试验,证明农林8号m和M8077S都是源于第3染色体上的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1A6)的单碱基缺失导致的移码突变:农林8号m中的CYP81A6自转录起始密码子ATG起第507位缺失了一个C,而M8077S中的CYP81A6第2058位缺失了一个G。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用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除杂保纯,已经成功选育出3个具有苯达松敏感突变标记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M8064S、苯88S、苯63S)以及相配套的3个杂交组合(丰两优2号、苯两优9号和苯两优639),分别通过了湖北和江西省品种审定;用于杂交水稻混植法制种,已经成功选育出具有苯达松敏感标记的恢复系(MC526)以及相配套的杂交组合(混制1号),制定了机械化混播制种的生产规程和技术要点。还展望了CYP81A6基因在抗除草剂育种、转基因水稻安全控制以及水稻化学杀雄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