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69篇
  55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番茄滴灌试验,研究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毛管埋深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形态、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埋深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灌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毛管埋深为20 cm时,番茄植株生长速度较快,果实横茎较大。轻度与中轻度水分亏缺灌水条件下,毛管埋深为20 cm可显著减小C级(番茄直径D6.5 cm)果实比例29.2%,分别提高A级(D≥7.5 cm)与B级(6.5 cm≤D7.5 cm)果实比例16.6%、2.0%。番茄产量、灌水量随毛管埋深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毛管埋深为20 cm时,番茄产量最高,达到66.44 t/hm~2。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下限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可通过不同毛管埋深与灌水下限组合,显著降低番茄灌水量,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毛管埋深20 cm,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组合为关中地区日光温室适宜的滴灌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32.
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为植物正确分类、判断物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变异特性提供作证的功能。国内有关研究多集中在种的水平上,很少对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因此,为了有利于今后开展苜蓿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本文作者略述苜蓿花粉的形态特征及观察方法,为相关苜蓿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3.
应用食道瘘管法和人工法采集放牧绵羊采食牧草,测得前法采集牧草的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均高于后法采集的标样的相应结果,而粗纤维含量正相反,差异高度显著(P〈0.01)。结果表明,食道瘘管法采集的牧草标样更加切合实际与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4.
紫花苜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优良牧草之一。从地块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种子收获及加工以及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晋北地区晋苜1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以期为晋北地区紫花苜蓿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36.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油菜后期的源库大小,结果表明:(1)群体中角果皮面积占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茎杆和分枝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但其变化幅度较小;(2)每角粒数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密度较小时下降的幅度小,密度较高时下降的幅度大;(3)单个籽粒体积、每角籽粒总体积、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
陈炳辉  敖惠修 《广东园林》1991,(2):37-37,36
1989年12月上旬,在五华县七目嶂林区的一条山谷中,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和五华县林业局有关专家组成的森林资源考察队,正沿山谷行进到海拨500米处时,突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棵高约8米,形状似棕榈科植物,仿如一  相似文献   
38.
改进培养方法提高组培快繁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简化培养基成分,去除有机物、琼脂等,可降低试管苗成本;采用自然光替代日光灯,并结合黑暗培养,可减少设备投入.有利于工厂化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39.
以生物质炭和黄棕壤为研究材料,通过阳离子交换量测定、铵态氮等温吸附实验以及模拟土柱淋溶,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铵态氮素滞留效应的影响。发现生物质炭以1%、3%和5%添加后,土壤CEC值分别增加9.4%、14.7%和19.7%,铵态氮素淋失量分别减少22%、39%和47%,氮素滞留量分别增加15%、5%和14%;同时影响氮素在土层中的分布,其中加生物质炭土壤的氮素集中在土柱上部5~7cm处,而不加生物质炭土壤集中在中部偏下9~11cm处。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提高土壤对铵态氮素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素养分的淋失。  相似文献   
40.
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在Pb(Ⅱ)、Zn(Ⅱ)胁迫下对不同浓度总氨氮的吸收过程。总氨氮的设计水平为0、0.25、0.5、1.0、1.5、2.0mg/L,Pb(Ⅱ)、Zn(Ⅱ)的质量浓度为0.5、1.0mg/L,持续时间为12h。结果表明:对照组在0~1h内,孔石莼对总氨氮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之后的时间段,有明显的快吸收过程;在Pb(Ⅱ)、Zn(Ⅱ)的胁迫下,这种初期快速吸收的现象减弱;两种重金属都能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初期阶段(0~1h)的胁迫作用显著,抑制率达40%~70%;高浓度(1mg/L)的Pb(Ⅱ)、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胁迫作用大于低浓度(0.5mg/L);Zn(Ⅱ)对孔石莼吸收总氨氮的抑制作用强于Pb(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