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3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林业   1034篇
农学   677篇
基础科学   649篇
  678篇
综合类   4477篇
农作物   592篇
水产渔业   701篇
畜牧兽医   2518篇
园艺   913篇
植物保护   397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90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小区试验,以地表滴灌为对照,探究红枣间接地下滴灌模式下水分的分布特征及不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品质的影响。间接地下滴灌下,最大的含水率出现在15~30cm土层处;而地表滴灌下,最大的含水率出现0~10cm土层处。枣树各生理生态指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各处理性状差异逐渐增大,间接滴灌下中供水和高等供水枣树长势较好,低供水处理下红枣的糖分含量高,中供水处理下红枣的有机酸和VC含量高;地表滴灌处理枣树的平均单株产量高,但水分利用率最低,中供水处理不明显降低红枣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综合考虑枣树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率,中供水是间接地下滴灌下最佳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122.
石羊河上游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华  张华  马瑞芬 《干旱区研究》2015,32(5):1039-1045
利用MODIS数据,结合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土壤呼吸拟合方程,对石羊河上游2003—2012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对区域碳源/汇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3—2012年,石羊河上游地区年均NEP为126.96 g·m-2·a-1,NEP总量为1.38×1010t·a-1;近10 a NEP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 NEP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部向南、北依次降低的空间格局;总体上表现为碳汇,只有小部分荒漠为碳源;不同生态系统NEP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与研究区水热条件组合和植被类型有关。3 NEP的年际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对NEP的影响大于气温,并且在空间上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3.
不同药剂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化学药剂的单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室内对二化螟进行了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有效成分):毒死蜱与甲维盐(1∶1)、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10∶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 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1), 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76.77、 254.84、 247.10和682.3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所获得的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6.4%以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24.
以中桃8号为试材,设全面积施肥、1/2面积施肥、1/3面积施肥和1/4面积施肥4个处理,比较局部施肥对桃树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面积施肥处理相比,局部施肥处理叶片氮、磷含量降低,但1/2面积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叶片钾含量,1/3面积施肥处理可提高果实钾含量。1/4面积施肥处理能够提高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抑制新梢生长,1/4、1/3面积施肥处理均能够明显提高单株产量和单果重。1/3面积施肥处理能够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局部施肥处理均能够提高桃果实色泽饱和度、促进果实转色。施肥面积与叶片氮、磷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新梢生长量和单株产量、单果重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三因素主成分分析显示,1/3面积施肥处理得分最高。不同范围局部施肥处理对桃树生长影响不一致,其中1/3面积施肥处理在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上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5.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对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采集的蓝鳃太阳鱼亲代、人工繁殖获得的F1-F3代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较好的16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8.3%.三代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8.4%、50.8%、45.7%.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23、1.325、1.125.随着选育的进行,上述各项参数的计算值逐渐降低,反映出选育群体在遗传上逐渐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步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2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 和Pb 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且土壤pH 值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 和Pb 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 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 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 和Pb 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H 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 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 和Pb 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2BFM-11免耕播种机、2BFMG-10/5多功能播种机、SGTN-200多功能播种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条件下的应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8.
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7类14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成虫、若虫和卵的安全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稻株喷雾法及稻茎浸渍法测定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结果】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噻虫嗪和异丙威3种杀虫剂对成虫不安全(Ⅳ级),LC50值为0.20~0.74 mg a.i.•L-1;氟硅菊酯、醚菊酯对成虫安全(Ⅰ级),LC50值>160.0 mg a.i.•L-1。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药后1d对成虫安全(Ⅰ级),死亡率为1.7%;在药后4~10 d,丁硫克百威、氟虫腈、噻虫嗪、吡虫啉为较不安全或不安全(Ⅲ级或Ⅳ级),死亡率为70.0%~100.0%。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除噻嗪酮和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杀虫剂均对黑肩绿盲蝽若虫不安全(Ⅳ级)。稻株喷雾法测定结果表明醚菊酯、阿维菌素、氟硅菊酯、敌敌畏、噻嗪酮对卵安全(Ⅰ级),孵化抑制率<20%,而丁硫克百威对卵较不安全(Ⅲ级),孵化抑制率为52.24%。【结论】IGR类噻嗪酮对黑肩绿盲蝽各虫态均很安全,其它供试杀虫剂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因杀虫剂和虫态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29.
加强软硬件建设,规范所务管理。统一规范文件资料盒、标签、封皮样式,实现供电所档案资料定置管理、目录管理,资料内容、文件格式统一、规范,使资料管理对日常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结合内质外形建设,我们在供电所全面推行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系统,企业精神、岗位规范、安  相似文献   
130.
奶牛不孕症多年困扰着养牛户,也是大多养牛户经常遇到的难题,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笔者把造成奶牛不孕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1输卵管炎1.1主要病因在检查时触摸卵巢,损伤了输卵管;还有就是由于母牛运动不足,使输卵管脂肪沉着,障碍了精卵子通过而不孕。患此病的牛可以正常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