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前高校中,学生厌学情绪日重,听课无精打采,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考试成绩仅满足于60分。而在课余时间则生龙活虎,打扑克、搓麻将、看小说、谈恋爱,玩至深夜。光顾阅览室、图书馆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青年教师中很多人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搞科研、出成果、学外语,而把其主业——教书搁在一边,能混则混,在放松对自己要求的同时,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考试时通通过关,皆大欢喜。在这种教学状态下,教学质量怎能不下降?!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出防效好的杀虫剂,在再生稻田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小区防控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4 d防效仍能保持在>75%;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效略低,第14 d防效达分别达到71.59%和69.25%;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低,第14 d防效达仅达到64.63%和61.56%。综上,48%毒死蜱乳油、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防控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3.
杀虫真菌农药安全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但速效性不足,而化学农药速效性好,大量使用会导致抗性产生。按照化学农药减量原则,采用绿僵菌制剂与噻虫嗪或氯虫苯甲酰胺减量联用方法进行田间防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速效性虽然低于化学药剂组,但持续防控明显优于化学药剂效果。在施用化学农药参考用量的50%时,联用药剂在5、15 d时,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效得以保持甚至更优。25 d后,防效可分别达到82.60%、77.20%。金龟子绿僵菌与减量化学农药联用,防效优于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的67.40%。冬玉米茎秆基部喷洒绿僵菌油悬浮剂可以有效感染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茧蛹,使其带菌入土,助力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降低越冬繁殖地田间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水稻病虫害防治减量用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长受多种病虫害影响,大面积生产上病虫害的防治常常由于农户对防治时间的把握、所选药剂的品种、质量等因素影响导致防治效果差异很大。为提高防效,使用者常常加大农药用量或滥用农药,从而引发环境污染、病虫害抗药性等系列问题。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从2008年开始实施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减量用药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和湖南省植保站的试验示范表明,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夏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严重,亟需明确其对玉米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损失情况.2019-2020年,笔者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苗期至喇叭口期发生为害田的受害株与未受害株的同田抽样对比测产的调查分析,明确幼虫在苗期至喇叭口期的自然为害损失随生育期的早晚相应增减,在苗期7~8叶、小喇叭8~9叶、大嗽叭10~11叶被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南京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探讨了加强农科重点学科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寄生线虫对人类的侵染一直是公认的健康问题,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近年来,人们利用肠道线虫侵染鼠模型,研究寄主如何通过免疫系统调控对线虫侵染的抗性、敏感性及相关的细胞分子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寄主对线虫侵染的敏感性是由T细胞1类细胞因子反应调控的,而对寄生在肠道的成虫的免疫性则严格依赖2类细胞因子反应。然而,在肠道微环境中,2类细胞因子是如何引发逐出蠕虫的免疫效应的,至今仍不清楚。文章综述了寄主对线虫的主要免疫效应的研究进展,具体讨论两种近期发现的依赖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分子,内源凝集蛋白、抵抗素类似分子及其在逐出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由肠道上皮细胞翻转调控逐出线虫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方葛根(Pueraria edulis)为材料,通过乙醇冷凝回流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葛根药材中总黄酮,探究不同提取方式对不同地区葛根药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葛根最佳提取时间均为20 min,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葛根最佳提取时间均是30min;冷凝回流提取法中葛根黄酮的得率相对较好;冷凝回流提取法中云南省产葛根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0.255 7%,广东省葛根总黄酮平均含量最低为0.210 8%。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20.
常运涛  徐翔  高克义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48-1251
通过对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组织及我国台湾省农会的考察,对其组织特点及运作方式进行分析,认为其均具有建立全国(区域)性的行业合作组织、全面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全面了解市场消费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进行统筹细分等特点,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政府应支持开展专项研究和培养专门人才、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组织架构、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强化利益共享意识、实行组织化运销、从地方区域性品种入手组建合作组织等促进我国大陆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