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9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31.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332.
松梢象危害前后红松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梢象(Pissodes nitidus)危害前后红松(Pinus koraiensis)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收集法随机对红松健康主梢、侧梢、球果及被松梢象危害过的主梢,用ENTECH气体采样罐分别进行采样,利用GC-MS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结果显示:在红松各部位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烷烃、烯烃、酮类、醇类、呋喃类.其中萜烯类有15种,主要有α-蒎烯、莰烯、罗勒稀、4(10)-崖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其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一半以上;萜品烯、反-柠檬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成分相对含量少.各检测部位含有22种相同物质.健康主梢中α-蒎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少,β-蒎烯、坎烯、4(10)-崖柏烯和3-蒈烯的含量比其它部位多,罗勒烯的含量多于被害主梢而少于侧梢及球果,β-月桂烯的含量少于球果而多于被害主梢及侧梢.与健康主梢相比,被害主梢多α-法呢烯和α-荜澄茄烯2种物质;侧梢多反-柠檬烯1种物质;球果多萜品烯、β-醋酸萜品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5种物质.健康主梢、被害主梢、侧梢及球果萜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53.51%、56.86%、71.83%及95.34%,各部位挥发物质的差异可能对松梢象的寄主定位和取食起着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333.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4.
从基于cDNA-AFLP分析的辣椒应答疫霉侵染的表达谱中找到1个特异表达基因的序列;利用这个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基于PCR技术的96孔文库筛选方法,从疫霉处理的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出这个应答辣椒疫霉侵染的候选基因的全长cDN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这个长度为1022 bp的候选基因为辣椒叶绿素a/b结合蛋白(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cab)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b在疫霉侵染下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35.
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稻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龙稻7号(哈02-220)是从五优稻1号的变异植株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主茎12片叶,生育天数为137 d,需要活动积温2 500℃,各种综合抗性较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585.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稻10号,平均增产6.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100.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稻10号,平均增产10.1%.米质优,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2005年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36.
谢晓阳  刘志文  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36-17339
介绍了烟碱降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阐述了嗜烟碱节杆菌及其新酶,以及假单胞菌属细菌降解烟碱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337.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薏苡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高效栽培和理想株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贵州省薏苡主栽品种仁薏1号为供试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6 g/株)条件下设单施硝态氮(N1)、单施铵态氮(N2)、单施尿素(N3)和硝—铵态氮1∶1配施(N4)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CK),分别对薏苡光合作用参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分蘖与分枝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测定,并对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施氮可显著增加薏苡茎粗、分蘖数和全株籽粒产量。抽穗期,N3和N4处理的薏苡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N1处理。与N1、N2和N4处理相比,N3处理可显著增加薏苡干物质积累、分蘖数、生物产量(鲜质量)和全株籽粒产量。薏苡全株籽粒产量与一级分枝数、茎粗、一级有效分枝数、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等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38.
为探究双节式拍门的合理开启角度,以江西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流量工况下,不同开启角度的拍门水力损失以及门后水流流态,得出一个较优的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范围.结果表明:在双节式拍门上节门开度达到约46.00°.下节门开度达到约64.00°时,水力损失较小且其大小几乎不随流量增加发生变化,因拍门水力损失导致的效率下降值已减少至3%左右,而且随着开启角度增大,拍门对泵装置性能以及整体工程运行产生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经过分析得出,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上节门的较优开度约为46.00°~53.00°,下节门的较优开度约为64.00°~70.00°,这与该泵站双节式拍门在运行工况下的开启角度吻合,结果可为双节式拍门在泵站的应用提供借鉴.从多角度分析对比得出的双节式拍门合理开启角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其他类型拍门合理开启角度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9.
采用茭白田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了茭白叶还田与移除不还田对径流排水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茭白叶还田处理径流水中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浓度均超过国家Ⅴ类地表水体的标准;茭白叶移除不还田处理,在双季茭白田中径流水铵态氮、总磷和COD浓度降低17.2%、14.2%和3.8%,单季茭白田中降低84.6%、45.1%和26.1%。采用茭白叶移除不还田措施,可降低种植排水中铵态氮、总磷、COD的含量,有效减轻茭白田产生的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40.
为探究藻菌生物絮团系统中光照强度对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培育的影响,在实验桶上方分别设置了200 W(L200组)、100 W(L100组)和0 W(L0组)3种光照进行育苗实验,光照强度分别为(8422±195)lx、(4400±204)lx和(3±1)lx。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养殖14 d。结果显示:藻菌生物絮团系统能较好控制氨氮、亚硝氮等水质指标,增大光照强度能有效降低水体pH与碱度的下降幅度。L200组仔虾体长与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强度的光照提高了幼体存活率,降低了水体总弧菌数占比,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L200组仔虾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光照强度对仔虾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各组絮团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系统中,施加一定光照强度可使水质更稳定,促进虾苗生长发育,对育苗生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