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7篇 | |
综合类 | 39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0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一个玉米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耐低磷玉米自交系178中分离和鉴定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质基因,为开展磷高效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水稻和拟南芥中鉴定的磷转运蛋白基因为基础,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进行全基因组预测及系统进化分析;并运用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方法对其家族成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37个磷转运蛋白候选基因,并被聚类为五大家族。从耐低磷材料中扩增了一个属于Pht1家族成员ZmPht1;9的全长cDNA,该基因编码区长1620bp,编码539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MFS超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和12个跨膜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低磷胁迫下,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根系,同时在基因型之间也存在差异;原生质体转化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Pht1;9表达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ZmPht1;9编码位于细胞膜上的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对调节磷素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次磺化法制备高磺化度线型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吡啶为溶剂溶解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发烟硫酸为磺化试剂对其进行初步磺化,制得低磺化度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再在浓硫酸中以硫酸银为催化剂,对低磺化度共聚物进行二次磺化,制备了高磺化度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滴定分析表明磺化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16.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每年都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多中小型企业都缺乏建设意识或者建设工作比较迟缓。以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关于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18.
果品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检测、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果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真菌性病害,不但可引起腐烂或腐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后,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又一类关键风险因子,具有强毒性。大量研究表明,真菌毒素可致DNA损伤,低浓度下即可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使肝脏、肾脏和胃肠道发生病变,并且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研究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精准检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果品质量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青霉素(Patulin,PAT)、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链格孢毒素(Alternaria toxins)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存在于果品中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别将PAT、AFB1、AFM1和OTA列为第3类、1类、2B类和2B类致癌物质。通常果品中检出的真菌毒素含量极低,因此对检测方法的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的分析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含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但往往由于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无法采用一种标准方法完成对所有真菌毒素的定量测定。因此,筛选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是该领域当今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有8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健康,但均未涉及链格孢霉毒素。许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真菌毒素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毒理学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多情形下通过果品摄入的真菌毒素水平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果品中的真菌毒素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降解和控制,但无法将被真菌毒素污染后产品中的毒素完全脱除,果品中真菌毒素污染重在"防"而非"除"。本文从果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状况、毒性、检测方法、限量标准、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果品中真菌毒素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自由人槭‘秋焰’(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化严重问题,采取不同取材时间、添加抗褐变剂、暗处理等措施,研究了三种措施对自由人槭‘秋焰’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取材月份变化,外植体褐化率提高;AC和PVP对褐变的处理,与Vc和Na2S2O3的处理相比达到差异极显著,又以2.0g/L的PVP抑制褐化效果最佳;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加长,褐化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春季4、5月份取材,接种于添加PVP2.0g/L的MS上时,直接进行光照培养,可有效控制褐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小组针对目前智慧农场运营效益不明显,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痛点,提出了一种集扶贫创业、农事体验、区域出租、农民代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农场智慧管理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总体构架、系统硬件构成和智慧农场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基于农场实时监测数据,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实现远程灌溉、补光以及存储柜和门禁的远程控制,并通过平台管理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用户管理、代工服务等,有效实现了农场精细化管理,构建了一种让周边农民充分参与、周边居民普遍受益的综合经营发展的智慧农场新模式,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