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2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31.
李金远,是监利县周老镇的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从1971年参加兽医工作至今已是30多年了,由于他对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喜爱,也因此连续几年得到了监利县畜牧局的表彰,今年他还被提名为荆州市畜牧系统的“优秀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活动”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32.
李金远,是监利县周老镇的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从1971年参加兽医工作至今已是30多年了,由于他对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喜爱,也因此连续几年得到了监利县畜牧局的表彰,今年他还被提名为荆州市畜牧系统的"优秀村级动物防疫员评选活动"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33.
测定分析了杭嘉湖地区400余份水稻土土样中氟(全氟、交换态氟和水溶态氟)的含量,对该地区水稻土中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的全氟与可交换态氟含量均呈正态分布。水溶态氟的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河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全氟含量最高,算术平均值为333.1mgkg^-1;海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次之,为324.3mgkg^-1;黄壤和红壤性坡残积物最低,为245.4mgkg^-1。海相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最高,分别为1.55mgkg^-1和4.03mgkg^-1。不同类型的水稻土(渗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剖面中耕作层的全氟含量均高于亚耕层,而剖面中水溶性氟的分布规律则相反。初步确定杭嘉湖地区水稻土中氟的环境质量评价基准建议值全氟为413.9mgkg^-1,水溶态氟为2.54mgkg^-1。  相似文献   
134.
“十四五”土壤质量与食物安全前沿趋势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建明  刘杏梅 《土壤学报》2020,57(5):1143-1154
土壤质量与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土壤质量与食物安全这一分支学科作为"十四五"土壤科学发展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致力于治理与改善耕地土壤质量以应对粮食安全危机。文献计量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呈现加速上升甚至有超越的趋势。随着气候及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国际上的相关研究热点集中于环境监测、土地利用、施肥管理、污染修复(重金属、抗生素、有机农药和病原微生物)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本学科以土壤质量、土壤污染和粮食安全为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与地理信息学、环境科学、应用数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借助同位素源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性理论与技术,未来将解决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养分质量管理、食物安全与人体健康风险、土壤-作物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及阻控修复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土壤化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回顾土壤化学中重要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为21世纪土壤科学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学科分支的理论依据。本文在简短回顾我国土壤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讨论了近年来我国土壤化学的研究特点、现状及部分进展,并据此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及重点发展方向作了概括性展望。综合分析认为,对土壤进行宏观调控要以土壤微观性质的认识为前提。新近基于分子尺度微观光谱技术对土壤微观性质的原位观测及认识的飞跃是近年来我国土壤化学研究领域迅速发展的基础;近代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地质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又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土壤化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土壤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立足农业生产,同时着眼于人类生存环境转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变电荷土壤化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完善现代土壤学理论,是今后中国土壤化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6.
<正>污水灌溉和人畜粪肥施用一直是国内外农业中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普遍。然而,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工业和医院废水更是富含各种病原体,污泥、垃圾和粪肥均可能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有害生物种群可随污水灌溉和粪肥施用进入环境中,并通过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和农畜产品等途径传播或"引燃"疫情的爆发,从而对  相似文献   
137.
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静  谢正苗  徐建明 《土壤通报》2006,37(1):194-199
综述了我国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氟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我国水、食物、大气中氟健康标准的研究;我国地氟病的地理分布;我国地氟病地区氟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研究。  相似文献   
138.
硼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硼处理小麦幼苗,结果以硼浓度0.6 mg/kg处理最佳,能够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根长、根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25.8%、14.9%和4.6%。但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作用不明显,但也没有毒害作用。该浓度的硼处理还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69.0%和59.0%。  相似文献   
139.
造林方式对红壤养分流失和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炼山全垦、全垦和直接挖穴造林等3种造林方式对红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流失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和全垦造林将明显增强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减少和土壤肥力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