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2篇 |
1篇 | |
综合类 | 64篇 |
农作物 | 60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笼养育雏方式已较为普及,生产实际中以其使于高密度饲养、可提高鸡舍空间利用率而被养鸡业者广泛采用。与垫料、条板、网上饲养相比较,笼养育雏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些。因为鸡体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鸡体本身就更没有选择环境条件的余地,而是完拿依靠人工为其提供生存、生长发育的条件。所以采用育雏笼饲养雏鸡更要掌握养鸡理论知识和饲养技术,并结合具体条件加以运用,才能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本文结合多年的笼养育雏实践经验,现将笼养育雏蛋鸡的日常管理要点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2.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诱变剂处理水稻种子,研究其萌发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诱变剂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根芽生长量等指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低浓度的EMS(0.5%)、MNU(0.05%)具有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以及促进晚稻种子根和幼芽生长的作用;高浓度的EMS(2.0%)、NaN3(2×10-3mol/L)则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高浓度的化学诱变剂2.0%EMS和2×10-3mol/L NaN3对芽的抑制效应大于根.与对照相比,经诱变处理后早稻品种种子根长和芽长生长量的变幅大于晚稻品种;说明早稻对化学诱变剂的敏感性强于晚稻.当EMS和NaN,浓度分别高于1.0%、1.0×10-3mol/L时,幼苗地上部(除品种R974外)、地下部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表现为苗高变矮、根长变短,并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4.
摘要:以中苎一号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苎麻品种中苎一号叶片愈伤诱导、分化不定芽和生根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10秒,再用0.1%升汞灭菌8分钟,同时滴入1-2滴1% HCL效果最好。中苎一号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为1/2MS;最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1/2MS+0.05mg/L TDZ+0.01mg/L IAA+0.03mg/L 2,4-D;最佳愈伤分化培养基为: 1/2MS+0.5mg/L TDZ+0.02mg/L 2,4-D+0.03mg/L I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02mg/L TDZ+O.O5mg/L NAA+0.02mg/L IAA,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再生率达到了26%以上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安农S-1,衡农S-1,W6154S 及5460S 等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杂交组合,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明显的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优势,并且都有一定比例的竞争优势组合;安农S-1可作杂交早稻不育系利用;衡农S-1与5460S 只能用作晚稻不育系;W6154S 则主要用作晚稻不育系;结实率及千粒重是影响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两系杂交稻测交组合鉴定及不育系与父本品种选育中,应注意结实率及千粒重的改良;并提出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应以选育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途径为主,此外两系杂交稻选育还应注意亲缘隔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