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镉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影响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灿玉  夏杰  韩敏  曹逼力  徐坤 《园艺学报》2016,43(5):927-934
为探讨姜对镉(Cd)胁迫的生理响应特性,通过外施CdCl2 ? 2.5H2O溶液,研究不同Cd水平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姜叶片中  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升高,且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持续增加。姜幼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等抗氧化酶活性均被Cd胁迫所诱导增强,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 + DHA)、酸溶性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升高,AsA/DHA、GSH/GSSG比值显著增加;随Cd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相关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姜对Cd较短期(40 d)胁迫或较低浓度Cd胁迫具有适应性,但胁迫120 d或过高浓度的Cd胁迫严重损伤了姜叶片抗氧化系统,使活性氧代谢失调,叶片膜系统遭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02.
干旱胁迫下外源ABA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ABA调控姜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砂培,通过模拟干旱(5% PEG)和根系外施ABA(0.05 mmol ? L-1),研究ABA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显著增加了姜叶片内源ABA含量,且以干旱胁迫下增加量为最多;同时,外源ABA亦有利于保持姜叶片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姜根系外施ABA早期,植株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增强,进而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延缓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虽外源ABA处理后期,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外施ABA处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有所降低,但其活性氧水平及MDA含量仍显著低于单一的干旱胁迫处理。表明外施0.05 mmol ? L-1ABA有利于维持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正常进行,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植株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诱变剂对大蒜四倍体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诱变剂对大蒜茎尖试管苗成苗率和四倍体率的影响,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以氨磺乐灵、二甲戊乐灵和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以大蒜品种金乡紫皮茎尖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根尖压片染色体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氨磺乐灵、二甲戊乐灵对大蒜茎尖试管苗平均成苗率和四倍体率的影响均显著高于秋水仙素。分别为62.58%和20.92%、60.95%和23.20%、44.28%和12.25%,但3种诱变剂不同处理组合对大蒜茎尖成苗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均以低浓度处理较短时间成苗率较高,而在较高浓度长时间处理下,成苗率降低。3种诱变剂诱导大蒜四倍体率的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也不同,且以氨磺乐灵、二甲戊乐灵诱变处理显著优于秋水仙素。经模拟运算,三者诱变大蒜茎尖的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为4.17~8.52 mg·L-1和71.14~118.03 h、4.68~8.90 mg·L-1和72.96~106.18 h、3.87~6.94 g·L~(-1)和67.92~114.43 h。本试验初步明确了3种诱变剂对大蒜茎尖试管苗四倍体的诱变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蒜四倍体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曹逼力  刘灿玉  徐坤 《园艺学报》2014,41(12):2419-2426
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硅对根系细胞超微结构及线粒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番茄植株根系活力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细胞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亦逐渐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初期迅速增强,达峰值后又快速降低;施硅处理显著抑制了干旱胁迫引发的上述变化。干旱胁迫处理12 d时,施硅较不施硅处理番茄根系的MDA含量、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25.14%、8.34%和20.25%,而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39.62%、243.19%、65.53%和125.55%。施硅处理还减轻了干旱胁迫导致的根系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缓解了线粒体、细胞核、生物膜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5.
文章研究了温度、pH、二硫苏糖醇(DTT)以及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抑制剂对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鱼肉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鳙内源性TGase的最适温度在37~45℃之间,最适pH为6.5~7.5,适量的钙离子(Ca^2+)(0~2.2 mmol·L^-1)可以激发酶活性,低浓度(0~0.2mmol·L^-1)的DTT可以提高酶活性,但高浓度的钠离子(Na^+)和钾离子(K^+)会降低酶活性,镁离子(Mg^2+)、铜离子(Cu^2+)、锌离子(Zn^2+)、钡离子(Ba^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铅离子(Pb^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也会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肉鸭稻谷专用酶制剂配方,研究该配方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粗纤维为考察指标,选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植酸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模拟鸭内生理环境,进行离体消化试验筛选稻谷专用酶配方,并选用45只42日龄体重为(2302.78±36.73)g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圈),每圈5只鸭,进行消化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0.2%,植酸酶0.09%,木聚糖酶0.03%、葡聚糖酶0.20%;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在40%稻谷型肉鸭日粮中添加300~600g/t稻谷专用酶制剂,可提高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2.20%~2.87%(P>0.05),显著提高总磷表观利用率13.89%~23.23%(P<0.05),极显著改善植酸磷的利用率21.59%~30.37%(P<0.01),极显著提高粗纤维的利用率32.30%~92.68%(P<0.01)。[结论]在纤维含量较高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肉鸭的消化机能,改善其生长性能。但关于多酶的复合效应还需进一步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刘灿玉  王允  张逸  曹逼力  徐坤 《园艺学报》2015,42(11):2215-2222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污灌方式研究不同水平铅(Pb)胁迫(土壤Pb 含量分别为0、150、450 和1 350 mg · kg-1)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b 胁迫水平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姜叶片中生成速率和H2O2 含量显著升高,但过度Pb 胁迫则使其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则持续增加。Pb 胁迫40 d 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抗氧化酶活性随Pb 胁迫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强,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 + DH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谷胱甘肽(GSH + GSSG)等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升高,AsA/DHA、GSH/GSSG 比值显著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则多以150 mg · kg-1 的轻度Pb 胁迫的较高,过度的Pb 胁迫则使其显著降低,表明AsA-GSH 循环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8.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产量相关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鳞茎重、鳞芽数次之,株形等相关性状较小。除鳞芽宽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鳞茎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除叶夹角及鳞芽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与蒜薹重的简单相关系数亦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影响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的主要性状包括株形因子、蒜薹因子和叶形鳞芽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鳞茎产量和蒜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516和0.9449。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蒜鳞茎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鳞茎横径(0.5353)、鳞芽长(0.1652)、鳞芽数(0.147)、假茎粗(0.1136)及叶片数(0.1036),而影响大蒜蒜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蒜薹粗(0.8875)、株高(0.1585)和鳞芽数(-0.1382)。【结论】大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大蒜农艺性状之间多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决定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显著不同,除蒜薹和鳞茎自身性状外,以较高株型大蒜的蒜薹产量较高,以较粗株型大蒜的鳞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9.
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310),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氮、磷、钾施用量为变量因子,洋葱产量及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氮、磷、钾肥对洋葱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均以磷肥的影响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达430.7、449.5和1152.7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 0。氮磷、氮钾交互对洋葱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互作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为N 240.0~720.0 kg/hm2、P2O5 250.0~500.0 kg/hm2、K2O 600.0~1500.0 kg/hm2。本试验条件下,洋葱产量达 75 t/hm2、品质综合评分达90分以上的综合施肥方案为:N 294.0~480.6 kg/hm2、P2O5 332.8~388.5 kg/hm2、K2O 861.8~1119.8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93∶2.56。  相似文献   
110.
密植是提高大豆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大豆耐密植性是大豆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大豆品种耐密植特性的生长性状主要是株型性状和抗倒伏性等,其中株型性状包括株高、分枝数、叶柄长度和叶片大小等。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遗传群体进行解析,获得了多个控制相关表型的QTL位点并提出相关的候选基因。迄今在soybase网站中汇集了238个控制株高性状的QTL和68个与株高相关的QTN,21个与分枝相关的QTL,106个与抗倒伏性或茎秆强度相关的QTL位点。本文综述了大豆耐密植性相关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以促进大豆耐密植遗传调控研究,为耐密植品种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