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随着我国规模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开发新的饲料来源以缓解饲料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每年马铃薯渣的产量可达百万吨以上[1],但马铃薯渣是一种粗饲料[2],如何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实现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优良菌种对马薯渣进行生物发酵,在日粮中添加3种真菌发酵马铃薯渣饲料替代部分日粮饲喂肉鸡,探讨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菌种分别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啤酒酵母(Sa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由本实验室保存.试验用马铃薯渣由大兴安岭淀粉厂提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饲料短缺,豆粕、玉米等价格上涨问题,开发新的饲料来源,缓解饲料原料的供需矛盾受到人们的重视[1]。植物秸秆、糠壳等农副产品是最广泛的饲料资源,但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无法被家畜消化、吸收。如何利用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动物如何利用自身的能源物质抵御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试验以树麻雀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谷子组(对照组)、黄粉虫组和草籽组,对麻雀进行不同食物驯化,2周后用硫酸-蒽酮比色法对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树麻雀的基础代谢率和体脂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黄粉虫组和草籽组的体重下降,而基础代谢率明显增加;黄粉虫组的体脂含量增加,草籽组的体脂含量减少;黄粉虫组和草籽组肝糖原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黄粉虫组的肌糖原含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草籽组的肌糖原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兔消化系统中内源性纤维素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取兔子消化系统中的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底物浓度均是0.625%,最适显色时间5 min,最适pH值分别是4、6、7、6,最适温度是4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兔饲料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渣发酵饲料对肉兔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马铃薯渣发酵饲料对肉兔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用5种菌制备糖化发酵饲料,并以20%的比例替代肉兔日粮,对肉兔增重、饲料消耗、脂肪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及脏体比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饲料可以促进肉兔增重,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肉兔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兔肉的脂肪含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籽),黄粉虫组(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8只·组-1,进行驯化,4周后通过烘干恒质量法、索氏抽提法、硫酸-蒽酮法、石蜡切片法等方法,测定其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体质量、器官鲜质量和干质量、体脂质量分数、糖原质量分数和消化道长度,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黏膜层厚度及肠壁截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4周后,3组树麻雀基础代谢率与第1周相比分别增加0.14,0.35和0.11 mL·g-1·h-1,稗草籽组与对照组和黄粉虫组差异显著(P < 0.05),对照组与黄粉虫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 < 0.01);黄粉虫组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的鲜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 < 0.01),黄粉虫组十二指肠、肌胃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 < 0.01),对照组大肠、直肠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P < 0.01);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的消化能、消化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 < 0.01);3组树麻雀大肠、小肠、十二指肠长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 < 0.01),稗草籽组、黄粉虫组大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 < 0.01),对照组、稗草籽组的小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与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 < 0.01)。表明食物组分差异是影响树麻雀能量代谢和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榆荚仁黄酮对睡眠剥夺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4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多水平台睡眠剥夺法构建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28 d。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每天分别灌胃30、60、120 mg/kg的榆荚仁黄酮,空白对照组(不再进行睡眠剥夺)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褪黑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照组灌胃等量的0.5%CMC-Na溶液。结果表明:1)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和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低、中浓度榆荚仁黄酮组肠道中HO-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HO-1 mRNA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