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甜叶菊组织培养条件的研究Ⅰ.外植体、激素浓度、琼脂浓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甜叶菊的组织培养,比以叶柄、叶片、茎段、下胚轴为外植体,愈仿组织诱导率、出芽率都高;在MS基本培养基上,适合茎尖生长、分化的激素浓度为0.5mg/LBA、0.5mg/LNAA;琼脂浓度为0.7% 相似文献
32.
烟草叶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5mm×5mm左右的烟草叶片接种到2/3MS+BA05mg/L+IAA01mg/L的培养基中培养2周,从外植体的边缘产生芽点,4周后分化出大量丛生芽,继续培养到6周后,当芽长2~3cm时,转移到2/3MS+BA01mg/L+NAA1mg/L的培养基中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当株高3~4cm时,移栽到经过灭菌的营养土盆中。开始时先用1/3MS培养液浇苗3~4d,以后正常管理,营养生长形成10片叶时开始现蕾,11~12片叶时开花结出绿果。 相似文献
33.
黑龙江省骨干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取了 8个基因型的黑龙江省主栽玉米自交系 ,以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探讨了基因型、胚龄及幼胚大小、2 ,4 - D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幼胚培养的主要因素 ,它决定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状态和类型及分化率 ;幼胚大小以 1~ 2 m m时诱导效果为最佳 ;2 ,4 - D是愈伤诱导的必需外源激素 ,浓度范围为 1~ 3mg· L- 1 ;幼胚的接种方式、夹碎幼胚、Ag NO3的添加一定程度上影响愈伤组织的产生 ;不同基因型继代培养及分化有差异 ;同时建立了较好的玉米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34.
35.
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黑龙江省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8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基因型和2,4-D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组织培养对基因型的依赖性较强;愈伤诱导阶段需要较高的2,4-D浓度,继代过程中要根据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2,4-D浓度。同时对影响玉米愈伤组织的分化、植株再生及其移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6.
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幼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不同质量分数(0.005%、0.01%、0.1%)A3α肽聚糖(PG)的饵料投喂及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和0.05 mg/ml)的PG浸浴凡纳滨对虾幼体,以投喂不添加PG的饵料作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试验组作参考;饲养7 d后,检测PL1期仔虾体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PG经浸浴和口服能促进幼虾ACP和ALP活性提高;经活饵投喂的幼虾的ACP和ALP活性也较高.活饵组的ACP和ALP活性,0.01%PG添加量组和0.005 mg/ml PG的浸浴组幼体的ACP活性,0.01%和0.1%PG添加量组、PG质量浓度为0.01、0.05 mg/ml的浸浴组的ALP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0.05);口服组和浸浴组ACP活性均与PG浓度正相关,而口服组中0.01%PG添加量组ALP活性最高,浸浴组中PG浓度与ALP活性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PG能提高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PG用于育苗的口服质量分数建议为0.05%~0.1%,浸浴质量浓度为0.05 mg/ml. 相似文献
37.
金钟菇富含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又含有防癌治癌的朴菇素,加之味道鲜美,菇型漂亮,适于低温季节栽培,故近年已跃为我市当家菇种。目前我市经营金针菇日生产近百斤以上的厂家已有五户以上。如何提高金针菇产量问题,颇被关注。近几年国内外报导Zn促进动、植物生产,有人在平菇和猴头上做过试用,也有较好效果。本文将报导1991年本室所总结的锌对金针菇产量和生理影响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8.
试验以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株等材料,研究了诊断苯丙酮尿症(Pkl)Guthrie检验的有关条件。其结果为,以2.00×105/mL菌孢子浓度,0.5%琼脂含量并制成3mm厚的Demain培养基,最适宜Guthrie检验。 相似文献
39.
应用浸苗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浸苗法获得的变异后代, 进行了叶绿素、糖、蛋白质、维生素 C及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的测定, 试验表明: 该方法对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性状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
应用浸苗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浸苗法获得的变异后代,进行了叶绿素、糖、蛋白质、维生素C及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的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对株高、叶面积、生育期等性状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