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22.
采用超纳滤技术浓缩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建立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浓缩工艺。配制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并对其无菌性、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可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灭活抗原浓缩约7倍,超纳滤膜用NaOH洗后其通量可以恢复;配制的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无菌检验合格,安全检验家兔无不良反应,符合动物用生物制品要求;以2 mL/只的剂量免疫家兔,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的保护率达100%,传统铝胶疫苗对照组的保护率平均为86.7%,表明超纳滤浓缩疫苗免疫效力优于传统铝胶疫苗。确定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疫苗超纳滤膜膜浓缩的工艺。  相似文献   
23.
从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 RHDV)致死的兔肝脏组织中粗提病毒,采用SDS 蛋白酶K法提取RHDVRNA作为扩增摸板,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RHDV的核酸序列,自行设计了 1对引物,进行RT PCR扩增,获得RHDVVP60的主要抗原域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大小约为1 393bp,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至PET 32α( )载体质粒中,经转化和进一步筛选,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RHDVVP60主要抗原域基因的克隆,从而为该基因的表达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应用微量凝集法检测家兔大肠杆菌抗体水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兔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E1、E2、E7株的培养物经 12 1℃高温处理 2 h,制成含 0 .5 %石炭酸生理盐水的大肠杆菌“O”抗原悬液 ,抗原凝集效果呈现出最佳的检测工作浓度为 12亿细菌 / m l,应用该方法检测免疫过兔大肠杆菌疫苗的家兔血清抗体峰值达 1∶ 12 8,而从非免疫兔和免疫过兔瘟、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疫苗的兔血清中未能检测出兔大肠杆菌抗体  相似文献   
25.
皮癣宁防治仔兔皮肤真菌病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皮肤真菌病又称脱毛癣,是由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病原有须发癣菌和小孢霉菌等。獭兔、肉兔、毛兔均可感染,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全国许多兔场皆发生过此病。在一些发病兔场,仔兔生长速度下降20%~30%,发病率30%~90%,部分甚至超过90%。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及其他条件不适时,仔兔存活率下降,死亡率可达20%~40%,断奶后育成率下降25%~50%,给养兔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研制了皮癣宁注射剂,试用于治疗仔兔皮肤真菌病,旨在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  相似文献   
26.
新西兰白兔γ-干扰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T-PCR方法对ConA刺激后的新西兰白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扩增家兔γ-干扰素(IFN-γ)基因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4%~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8.8%~99.4%;然后通过克隆、转化将家兔γ-干扰素基因转入转移载体pFastBacTM1,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TM1-IFN-γ,用pFastBacTM1-IFN-γ转化含有穿梭载体Bacmid的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筛选得到重组穿梭载体Bacmid-IFN-γ,用此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得到重组病毒rAcV-Bac-IFN-γ,经RT-PCR鉴定,结果显示重组IFN-γ在Sf9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用兔IFN-γELISA试剂盒测得重组兔IFN-γ的浓度为1 950 pg/mL。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果显示,重组兔IFN-γ在MDCK上显示了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并测得重组兔IFN-γ的活性约为5.12×105 U/mg。  相似文献   
27.
兔出血症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兔群鼻拭子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RT-PCR方法,研究健康免疫兔群是否存在携带RHDV现象。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RHDVvp6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经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591bp。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出最小RNA浓度为2.40ng·μL-1,敏感性为血凝试验(HA)的8×103倍。通过对自5个省采集的168份健康免疫兔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样品为22份,阳性率为13.09%。试验表明:RT-PCR方法能快速、敏感地从健康免疫兔鼻拭子样品中检出RHDV,提示健康免疫兔群存在携带RHDV的现象,该方法适合临床进行大规模病原学检测和兔群携带病毒的调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2008~2010年期间,在我国华东、西南、东北、华南、华北、华中主要家兔养殖地区,调查兔场118个,存栏兔累计约126.56万只,对危害家兔生产严重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球虫病、皮肤螨虫病、皮肤真菌病等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兔病毒性出血症、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产气荚膜梭菌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球虫病还存在一定的发病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对河南某兔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病死兔的组织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原核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阳性;细菌分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HN0604株;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菌为荚膜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分离株HN0604人工感染兔后,复制出纤维素性化脓...  相似文献   
30.
从不同地区养殖场的病死兔送检病料中分离出14株大肠埃希氏杆菌,均对小白鼠有强的致病性,对其培养的菌落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血清型有待以后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