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露糖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航  程碧真  彭燕  李州 《草业学报》2019,28(7):112-122
以‘拉丁诺'(Ladino)白三叶为供试材料,研究甘露糖(MAS)浸种对18%PEG6000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根系活力、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及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0.5、1.0、2.0和5.0mmol·L^-1)的MAS浸种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其中2.0mmol·L^-1的MAS效果最为明显,但高浓度(10.0mmol·L^-1)的MAS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干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率。进一步试验发现,2.0mmol·L^-1MAS浸种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时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淀粉酶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抑制的淀粉分解,也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过程中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并降低细胞渗透势。此外,2.0mmol·L^-1的MAS浸种预处理后,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细胞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MnSOD和POD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增强,维持了细胞内显著较低的活性氧、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了胁迫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性伤害。但2.0mmol·L^-1MAS浸种预处理并没有提高水分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时可溶性糖含量,推测MAS促进淀粉分解产生的糖可能主要用于维持胁迫下籽苗的生长。上述结果表明MAS显著提高白三叶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时的抗性且与促进淀粉代谢、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及增强抗氧化防御系统密切相关,且低浓度MAS浸种处理对正常水分条件下白三叶种子萌发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分别从技术目标、技术模式、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关键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生物修复技术、农艺措施与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杀技术、低残留风险农药使用技术以及精准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白粉病是琼海草莓生产中的常发性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琼海草莓种植期间低温、高湿气候情况频发,有利于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通过不同配方组合发现:枯草芽孢杆菌按4 050 g/hm2用量单独使用,预防草莓白粉病防效达92.09%,发病后混合化学药剂露娜森做治疗,具有防效快、持效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草莓白粉病是琼海草莓生产中的常发性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琼海草莓种植期间低温、高湿气候情况频发,有利于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通过不同配方组合发现:枯草芽孢杆菌按4 050 g/hm2用量单独使用,预防草莓白粉病防效达92.09%,发病后混合化学药剂露娜森做治疗,具有防效快、持效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四川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洪  凌瑶  景文  马洪平  彭燕 《草业学报》2014,23(5):143-152
为阐明四川部分地区野生白三叶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对分离自四川雅安、康定、泸定、西昌、成都和乐山6个地区白三叶根瘤的69株菌进行系统研究。采用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16S rD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结瘤基因(nodC)、固氮基因(nifH)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 PCR-RFLP中所有供试菌株产生了4种酶切图谱类型,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持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9株代表菌株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并与豌豆根瘤菌三叶草生物型(R. leguminosarum bv. trifolii) ATCC 14480T的亲缘关系较近。PCR可扩增出nodC和nifH基因片段,但从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菌株LS1105中则扩增不出这两个基因。所有供试菌株被鉴定到了种的水平,证实了68株为白三叶根瘤菌,并通过不同采样地点菌株之间的比较,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因地理分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对于丰富白三叶根瘤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季杨  张新全  彭燕  黄琳凯  梁小玉  马啸 《草地学报》2014,22(5):1122-1126
为掌握南方地区主要栽培的9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质材料抗旱性差异,通过干旱胁迫-复水法对其苗期 9个抗旱指标进行测定,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以欧式距离法可将9份种质材料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抗旱性相对较强的是宝兴、02-116、斯巴达,中等抗旱性的是金牛、古蔺、川东、德娜塔,对干旱胁迫相对敏感的是波特、01998。  相似文献   
17.
彭燕 《广西畜牧兽医》2004,20(6):273-274
山羊人工授精有以下几大优点:提高优良种公羊的配种效能,加快山羊杂交改良步伐;减少饲养种公羊头数,节约开支;防止各种疾病特别是生殖道传染病的传播;可克服公、母羊因体格相差太大不易交配的困难;可远程运输,不受地区的限制。为促进山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将其操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平  张新全  游明鸿  易杨杰  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86-2388,2509
通过对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结果说明:外界光合有效辐射从上往下以19.84μmol/(m2.s.cm)速度递减;Ci起伏较大,最大值c(CO2)=943.11μmol/mol出现在最下层光合速率最低的8 cm处,最小值c(CO2)=147.81μmol/mol出现在光合速率最高的65 cm处;Gs的变化范围为0.033~0.220 mol/(m2.s),但从下往上递增,在顶层有所下降;Tr与Gs密切相关;不同层面叶片单位面积的Pn差异很大,8 cm处c(CO2)=2.42μmol/(m2.s),65 cm处c(CO2)=42.57μmol/(m2.s)达最大值。单叶光合效率变异范围为1.105~53.450 nmol/s,单叶光合效率是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与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三者共同偶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株层贡献率差异很大,0~20 cm光合贡献率仅1.73%,0~40 cm的贡献率仅为12.19%,而55~75 cm占全部叶片数的40.89%,光合贡献率达56.88%;扁穗牛鞭草地应当在低于80 cm时利用,不仅可以保证牧草的产量与质量,也可以提高草地的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野生红三叶耐热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红三叶及现有国内外品种间耐热性的差异。[方法]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个野生红三叶材料(CQ1~9)、2个国外品种(瑞德和多丽)和1个国内品种(巫溪)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模拟高温环境下,评价了12个红三叶材料的生理指标和耐热性能。[结果]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12个红三叶材料的田间成活率递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递增,叶绿素总含量则递降,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耐热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Q8>瑞德>CQ5>多丽>CQ1>CQ2>CQ4>CQ6>CQ9>巫溪>CQ7>CQ3。[结论]按聚类分析,12个红三叶材料可分为3类,CQ8的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成活率最高,耐热性最好。其次为CQ2、CQ4、CQ5、瑞德和多丽;CQ1、CQ3、CQ6、CQ7、CQ9和巫溪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水解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内外源酶酶解罗非鱼下脚料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3∶1、pH 7.0、胰蛋白酶添加量0.1%、温度60℃和反应时间8.5 h时,罗非鱼下脚料中蛋白回收率较高,水解液稳定并具有浓郁的鱼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