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牛羊线虫病是严重影响牛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寄生虫病,化学药物是目前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线虫抗药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牛羊线虫控制中的首要问题。建立线虫抗药早期检测技术可以时了解抗药性及其产生的条件等,便于采取有效对策,本文简要阐述牛羊线虫抗药性的分布与检测,现有抗药性检测方法的缺点以及PCR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2.
本文比较了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染色体核仁组成区(Ag-NOR)。浙江中白猪和杜洛克猪Ag-NOR平均效分别为2.08和2.46,总频率0.520和0.618,猪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浙江中白猪公(2.08)母(2.08)间无差异,杜洛克猪公(2.55)母(2.40)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3.
血吸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随着血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为巩固血防成果,在大量的监测工作中,需要研究更为敏感,特异而稳定的快速诊断方法。目前应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 ELISA、IHA、环卵沉淀试验等。但这些方法中,有的  相似文献   
44.
纯化了牛的肌红蛋白(Mb)并制备了特异性抗血清。Mb是由牛的骨骼肌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经两次结晶而纯化,从而获得相当纯的牛正铁肌红蛋白结晶。用纯化的Mb所制备的抗牛Mb血清可用于检测患营养性肌病的小牛血清和尿液中的Mb。  相似文献   
45.
46.
在防制羊肝片吸虫病的工作中,常涉及到虫龄的问题。如药物对多少日龄童虫的作用情况,如何来判其日龄等等,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但关于肝片吸虫童虫大小与日龄的关系,据国内现有资料,还未见有足以借鉴的报导,国外学者Ben Dawes(1962),虽曾对实验感染的大白鼠肝片吸虫的各龄童虫有过测量,但非本动物,不能等同观之。  相似文献   
47.
肝片吸虫病早期诊断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片形吸虫病是养羊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损失很大。据我省嘉兴地区湖羊肝片形吸虫病防治协作组统计,每年该区因本病死亡羊只高达15万只之多。由于成虫前诊断困难,常采用多次普治方法,花费人力和药费不少。为做到早期诊  相似文献   
48.
鲜食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对依法开展种子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鲜食玉米种子的检验除了需在生产制种过程中做好田间检验外,还要做好室内检验,特别是发芽率试验尤为重要。把好了芽率关,也是为农民增产增收把好了第一关。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和甜玉米,糯甜玉米属于特用玉米范畴,因此其种子的发芽试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  相似文献   
49.
应用酶标SPA Dot-ELISA同时检测牛羊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给雄性家兔注射黄牛、水牛、山羊IgG混合液(1∶1∶1)制备的兔抗黄牛、水牛和山羊IgG连接酶标SPA,解决了酶标SPA与牛羊血吸虫和肝片吸虫免疫复合物相结合的技术关键,并制成了可同时用于牛羊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诊断的酶试剂。建立了Dot-ELISA同时检测牛羊血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技术,能测出人工感染1~150条虫体7~42d病畜抗体,阳性检出率达100%。  相似文献   
50.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0只肉兔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人工感染豆状囊尾蚴,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感染肉兔增重率比对照下降19.52个百分点,饲料利用率降低16.67个百分点,死亡率增加23.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降低87.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