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环境因子进行沙地樟子松林下常见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纯培养试验,探讨培养基、pH值、水分和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到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在含有松针汁、马铃薯汁、酵母粉和维生素的培养基里生长较好;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影响较小,L.deliciosus 和B.sp.的最适生长pH分别为6.0和5.0,L.sp.在较广的pH范围内均可生长得良好,且在中性和弱碱性的培养基中长势均好于另外两种;水分对实验菌株的影响较大,在较低的PEG浓度(100 g PEG·kg-1 H2O)下,三种菌株生长良好,最适得生长PEG浓度为10%;高温容易导致外生菌根真菌死亡,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25-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进行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并实施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预测刚出生的小公猪基因组估计育种值,提高选种准确性。【方法】 利用北京地区3家核心育种场英、美系大白猪2007-2017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筛选4020头个体构建基因组选择混合参考群,性状包括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参考群个体和候选公猪个体基因型信息主要采用Illumina 80K SNP芯片进行测定。基因组育种值采用同时利用系谱信息和基因组信息的一步法(SSGBLUP)方法,对3家核心场猪只进行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分别在公猪去势前和性能测定结束时预测大白公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并进行相应选种。3个场之间的场间遗传联系用关联率衡量。【结果】 场间关联率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遗传背景差异,北京地区3家核心场场间遗传联系偏低,无法开展传统联合遗传评估,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G矩阵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个体存在亲缘关系,说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以实现3个育种场间的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累计基因组预测大白公猪1789头。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实施第一次基因组选择或早期选择时(公猪去势前),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系谱指数的准确性分别为0.55,0.56和0.41,而3个性状GEBV的准确性分别为0.65,0.70和0.60,提高了10、14和19个百分点。终选(性能测定结束)时,3个性状的传统育种值(EBV)准确性为0.70、0.72和0.41,GEBV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至0.78、0.84和0.60,提高了8、12和19个百分点。低遗传力的总产仔数准确性提高幅度最大。公猪去势前初选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与常规性能测定结束时的常规育种值选择准确性几乎一致,表明基因组选择早期选种效果与常规育种相当,节省了育种时间和成本。338头完成性能测定的候选公猪两次基因组选择准确性表明,第二次基因组选择由于加入了候选公猪的测定信息,达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活体背膘厚的GEBV准确性由第一次的0.55和0.62分别提高到0.72和0.84,提高了17和22个百分点。无偏性系数在0.82-1.00之间,两性状GEBV的无偏性由第一次基因组选择的0.82、0.96 分别提高到0.91、1.00,说明第二次估计的偏差更小,结果可信度更高,能更准确选出优秀的种公猪。【结论】 基因组选择可以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常规育种不能进行的联合遗传评估,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联合育种。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高于传统的系谱指数和育种值选种,且低遗传力性状提高幅度最大。基因组选择能够实现早期选择,提高育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纸坊沟流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纸坊沟流域空间尺度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与土壤酶活性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通过直接作用和彼此间接作用成为影响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它们对4种酶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48、0.415、0.345、-0.018;0.241、0.202、0.190、0.318和0.394、0.375、0.507、0.277;而pH对这4种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它因素的间接作用所抵消;4种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CO_2管输特性,以输量为100×104 t/a的CO_2管道工程为例,采用Pipephase仿真软件建模,分别对气相、液相和超临界相3种相态的CO_2在不同管径和温压条件下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气相、液相、超临界相3种管输方式在不同管径下的压降均不大,压降基本只受输送距离的影响;管输CO_2的密度和黏度以气相输送时基本不受输送距离、温度及压力的影响,以液相和超临界相输送时主要受温度影响。管道以气相输送时,应避免在高压和准临界区域运行;以液相输送时,应选择在较高压力下运行;以超临界相输送时,应避免温度压力到达临界点。中长距离、沿线人烟稀少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超临界相输送;中短距离、沿线人口密度高的CO_2管道优先采用气相输送。  相似文献   
15.
在保证周年较高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促进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20世纪中晚期开始国内学者便从节水灌溉技术创新、灌溉制度优化、替代节水种植制度构建和节水抗旱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了以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体系为核心的周年水分高效利用途径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显著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本文综述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通过耕作或播/收期调控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降水与地下水平衡利用,促进周年水分(灌溉水和降水)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以充分挖掘华北平原水分生产潜力,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节水高产栽培及节水种植制度建立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旨在筛选适合湖南地区的低成本、能够培育优质辣椒穴盘苗和水培苗的复合基质配方,为辣椒育苗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商品育苗基质(CK)和以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自行配制的11种基质,分别应用穴盘、漂浮育苗2种方式,育苗结束后取样观察不同处理辣椒幼苗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式的育苗效果,筛选出适合辣椒在穴盘、漂浮育苗中的最佳基质配比。得出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基本上符合育苗基质的要求。【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幼苗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计算综合得分,得出在穴盘育苗中,辣椒的最优复合基质配比为T1(V草炭∶V蛭石∶V珍珠岩=1∶1∶1),在漂浮育苗中,辣椒的最优复合基质配比为T7(V草炭∶V蛭石∶V珍珠岩=2∶2∶1)。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营销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集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专业.为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笔者认为农产品营销专业应在"前期拓宽基础、后期发展专长"的指导思想下,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8种农药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评估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苗木的盲目调运引种和生产上的疏忽,各地柑橘产区的溃疡病有上升蔓延趋势.为切实抓好柑橘溃疡病的化学防治工作,文章对目前常用的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剂进行药效评估试验,筛选防治柑橘溃疡骗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定量研究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2000—2018年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的演化特征,指导沿黄地市社会生活,生态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协调发展。[方法] 通过构建SEPLR (social-ecological-production landscape resilience,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运用有序加权平均法设置情景偏好,绘制不同政策引导下恢复力预测图。[结果] ①从总体特征看,2000—2018年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SEPLR值为0.47~0.52之间,呈上升趋势,城市间空间差异逐渐增大,指数相似地区集中分布。②演化特征上,社会系统恢复力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缓慢增强,分别在0.14~0.65,0.08~0.30波动,生产系统恢复力变化微弱,在0.12~0.31波动;空间上,SEPLR及各子系统整体呈“中部强两边弱”的分布态势,层级结构具有集聚性。[结论] 河南省沿黄地市在“维持现状型”“生态优先型”“开发优先型”“农业优先型”4种政策情景下,“生态优先型”恢复力最高,未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考虑“生态优先型”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