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8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8篇 |
农学 | 99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117篇 | |
综合类 | 766篇 |
农作物 | 69篇 |
水产渔业 | 74篇 |
畜牧兽医 | 467篇 |
园艺 | 119篇 |
植物保护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三十烷醇对草莓光合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盆栽草莓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三十烷醇(TA)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A处理5 d后,能显著的提高草莓的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在低浓度(≤0.1 g/L)时受到促进作用,在高浓度(≥1g/L)时受到抑制作用。随TA浓度的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逐渐增加。不同浓度的TA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差异不显著。TA喷施的最适浓度为0.1g/L。 相似文献
103.
104.
饲用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聚糖酶是一类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对木聚糖酶的研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已经从不同来源的微生物中分离到大量的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木聚糖酶。研究得较为清楚的有里氏木霉、黑曲霉和浅青紫链霉菌等等。最近10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木聚糖酶的了解更加深入,已经分离出多种木聚糖酶基因,并已进行工业生产。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制浆造纸工业、食品工业和能源工业中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5.
为解决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物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以猪粪和灵芝菌糠为原料,通过研究不同pH值对猪粪和菌糠厌氧共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二者厌氧发酵产酸规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设置7个处理[不调节pH值(对照,CK)、pH值为4.0、pH值为5.5、pH值为7.0、pH值为8.5、pH值为10.0、pH值为11.5],测定并分析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总磷、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发酵第11天,VFA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6 736.29 mg/L,是对照组的1.36倍;pH值调控对VFA组分的影响方面,乙酸和正戊酸受pH值影响较大,总体上乙酸占比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正戊酸占比则呈相反趋势;不同pH值处理下,SCOD随发酵时间推移其变化趋势与VFA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为最优产酸组,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最高;在酸积累最大日,所有处理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最优产酸组中,随厌氧发酵时间的推移,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上升,而F...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为研究水牛蛋白激酶AMP活化的催化亚基α2(protein kinase AMP-activated catalytic subunit alpha 2,PRKAA2)基因多态性,本试验以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RKAA2基因外显子4及内含子3部分序列,通过常规测序法检测其SNP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PRKAA2基因外显子4内存在1个SNP位点(c.462GA),PRKAA2基因内含子3部分序列存在3个SNPs位点(IVS3.557TC、IVS3.560CT和IVS3.565GA)。经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c.462GA位点的野生纯合型和杂合型比突变纯合型更有优势,IVS3.557TC和IVS3.560CT位点的突变纯合型为非优势基因型,IVS3.565GA位点杂合型为优势基因型。IVS3.565GA位点在摩拉水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c.462GA位点在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4个SNPs位点在摩拉水牛群体中均为中度多态;c.462GA、IVS3.557TC位点在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为低度多态,IVS3.560CT、IVS3.565GA位点为中度多态。IVS3.557TC位点在两个水牛群体中杂合度较低。说明摩拉水牛IVS3.565GA位点和尼里-拉菲水牛c.462G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遗传状态不平衡,尼里-拉菲水牛群体中IVS3.557TC位点遗传变异小,选择潜力不高。4个多态位点可以构建5种单倍型,其中T-C-G-G是摩拉水牛群体和尼里-拉菲水牛群体的优势单倍型。综上,本研究检测的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PRKAA2基因上4个SNPs位点可为水牛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10.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