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经取样调查及田间观察,云南白三叶种子田中共有76种杂草,分属26科。主要杂草分别为春季杂草:荠菜、藜、苕子;夏季杂草:野黍、荞叶、十字马唐、牛膝菊、尼泊尔蓼、希签;秋季杂草:牛膝菊、荞叶、夏枯草、十字马唐、尼泊尔蓼、野黍;冬季杂草:荠菜、夏枯草、藜、鼠麴草。  相似文献   
82.
应用蜡层指示剂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绵羊采食物种的含量和比例进行计算时,需要确定采食物种饱和链烷、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划分采食物种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因此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采食物种的饱和链烷、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率下如何更好划分采食植物的最佳蜡层指示剂组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蜡层指示剂方法可应用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采食植物的划分,其中饱和链烷+长链醇的指示剂组合最适用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采食植物的划分,并为内蒙古荒漠草原的采食量和采食比例的估测提供了计算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优质牧草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优劣和消化率的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苜蓿草捆中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可行性,本试验采集来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苜蓿草捆样品229份,利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数学参数设置,建立苜蓿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的模型能用于实际含量的分析;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IVDMD)的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 for cross validation,RPDCV)值介于2.5~3之间,能够用于粗略分析,需要对定标集样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试验初步建立了苜蓿草捆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补充了我国苜蓿草捆营养品质数据库,为苜蓿草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动物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中土壤灭菌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是当今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建立无丛枝菌根真菌的对照则是此研究的难点。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灭菌法、γ射线灭菌法、化学熏蒸法、苯菌灵抑制法和物理割断法5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高温灭菌法、γ射线灭菌法和化学熏蒸法适用于室内试验,但前两者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化学熏蒸法会破坏环境;苯菌灵抑制法和物理割断法适用于室外试验,其中前一种方法会破坏环境,需严格控制药剂用量,后一种方法虽环保,但可能影响土壤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交换。因此,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环境和目的选择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苗期杂草危害严重,显著影响建植,为此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探究7种除草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和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4-DB、苯达松及其混用组合处理可有效防除阔叶类杂草,株防效在75.80%~90.65%之间;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烯草酮可有效防除单子叶杂草,株防效高于71.10%。喷施2,4-DB会使苜蓿的总产量减少64%以上;喷施苯达松+高效盖草能、苯达松+精喹禾灵、高效盖草均能显著地提高第2茬的产量,苜蓿总产量分别提高45.60%,45.28%和43.06%。综合考虑除草剂的安全性和除杂增产效果等方面,以苯达松+高效盖草能和苯达松+精喹禾灵2种除草处理的效果较好,可在苜蓿生产田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6.
对紫花苜蓿的蒸腾系数和耗水系数的影响因子和范围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87.
以拉迪诺、爱丽丝、胡依阿、考拉、瑞文德、百霸、海法、那诺克、白兰莎及贵州白三叶共10个白三叶品种为材料,研究了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小花胚珠数差异不显著(P>0.05);百霸单位面积花序数最多,达1 825.00个/平方米;拉迪诺花序小花数和荚果数最多,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贵州白三叶英果种子数最多,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百霸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5);百霸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其他品种(P<0.05),实际种子产量高达74.50g/m2;品种间收获系数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要素与拉迪诺、爱丽丝、瑞文德和贵州白三叶种子产量间相关不显著;胡依阿种子产量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P≤0.01);考拉种子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花序小花数和单粒种子重(P≤0.01);所有产量要素均与百霸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海法种子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单位面积花序数和荚果种子数(P≤0.01)以及花序小花数(P≤0.05).  相似文献   
88.
以5种龙牧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10,20,30,40和50mmol·L^(-1))混合苏打盐碱(NaHCO_3∶Na_2CO_3=9∶1)对龙牧系列苜蓿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不同混合苏打盐碱浓度下其发芽率(Germination rate,GR)、发芽势(Germination potential,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活力指数(Vigor index,VI)、干重(Dry weight,DW)、鲜重(Fresh weight,FW)、含水量(Water content,WC)、胚芽长(Embryo length,EL)、胚根长(Radicle length,RL)等9项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对9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GR,GP,GI,VI,DW,WC,EL等指标与龙牧苜蓿品种的抗盐碱性有关,利用隶属函数、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D值分析可知,5种龙牧苜蓿品种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龙牧807>龙牧808>龙牧806>龙牧803>龙牧801。  相似文献   
89.
丛枝菌根真菌与氮肥对羊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氮沉降条件下AMF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对羊草幼苗进行混合AMF菌种接种,添加不同水平的(0、10、50、100和400mg/kg)无机态氮,栽培5个月后测定植株生物量、氮磷含量及菌根侵染率。结果表明:相比于氮添加,菌根真菌对羊草生物量的增加有更显著的影响,AMF的共生促进了羊草生物量的增加,当添加量为0mg/kg和10mg/kg水平时,接菌处理分别是未接菌处理的1.29、1.45倍,氮添加主要对地上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当氮添加水平为100mg/kg时,总生物量达到最大,不论是接菌处理还是未接菌处理均是不加氮水平的1.2倍;施氮显著增加了植株的全氮含量,地上部全氮含量有随着氮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400mg/kg全氮含量最高,在未接菌处理中是未施氮的1.29倍;AMF和氮肥的交互效应显著增加了羊草地上部的全磷含量,接菌处理中施氮50mg/kg达到最大值,是未接菌处理的1.57倍;菌根侵染率在100mg/kg水平达到最大值,但以下各级施氮下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羊草的生物量并不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添加量在100mg/kg时羊草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AMF有利于羊草在适量施氮水平下生物量的增加,而这种增加效应可能是由于AMF对地上部磷吸收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
针对云南牧草种子繁殖技术薄弱等问题,首次利用射线辐照等诱变处理、生物技术等手段,对云南草地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中大量使用的白三叶、纳罗克狗尾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开展优质高产品种选育;根据云南白三叶和狗尾草种子生产中存在的种子产量低、质量差以及杂草难以控制和病虫害严重等实际问题,开展了白三叶和狗尾草种子生产的水肥调控、杂草控制、生长调节剂、果后管理、种子收获及清选加工技术等一系列研究,为云南省牧草种子生产的产业化和优良品系或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