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鸡IGFIR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方法,对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和丝羽乌骨鸡的IGFIR基因的18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在这4个群体中的分布差异很大,绝大部分的SNP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大于5%;独立x2分析显示,除了位点G17445596A、T17416994G、A17313488G和C17337042G,其他14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鸡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和P<0.01);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和丝羽乌骨鸡4个群体之间的平均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单倍型分析发现,在所研究的区域,红色原鸡、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丝羽乌骨鸡等在鸡IGFIR基因内分别划分为5、4、4、3个单倍型块;每个块内2~3个单倍型就可以代表整个块90%以上的遗传信息.此外,还发现鸡IGFIR基因中9个SNP位点可能与复杂经济性状有关,这为以后在经济性状上对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广东省家鹅mtDNA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5个家鹅品种36个样本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1316 bp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研究5个家鹅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和起源.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中,A、G、C、T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8.84%、13.77%、34.23%、23.15%:共发现33个变异位点,变异类型为转换和颠换,未发现缺失与插入;确定了24种单倍型,H1为家鹅的主体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968,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1090;4个品种之间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00~0.00146,其中马岗鹅与狮头鹅之间遗传距离最小,白沙鹅和马岗鹅、狮头鹅的遗传距离最大.结合NCBI上已发表的17个家鹅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共发现26种单倍型,单倍型聚类结果表明5个广东家鹅品种单一起源于鸿雁.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OI基因作为标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形差异较小的地方鸡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华南地区9种优质地方鸡(怀乡鸡、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杏花鸡、五华三黄鸡、文昌鸡和广西三黄鸡)和国外引进品种隐性白羽鸡为试验材料,测定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同时下载已发表的31条家鸡和原鸡及绿头鸭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和系统发生邻接树,界定区分品种特异的单倍型。【结果】除去PCR引物序列,获得了695 bp COI基因片段。根据标准的DNA条形码序列,截取648 bp 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0个鸡品种203个个体共检测到1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16.98%,其中90个单一位点突变,20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94(0.00349-0.00560),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32(0.763-0.905),其中五华三黄鸡最高,中山沙栏鸡次之,文昌鸡最低。定义了84种单倍型,单倍型1为9个地方鸡种所共享,出现频率为64次;单倍型9和5为家鸡和隐性白羽鸡共享,出现频率分别为29次和19次;每个鸡品种均有品种特异的单倍型。广西三黄鸡、五华三黄鸡与中山沙栏鸡的单倍型数最多,为13个,隐性白羽鸡与清远麻鸡的最少,为8个。不同品种的单倍型分布差异较大,如杏花鸡的单倍型主要分布在1,清远麻鸡主要分布在1和9,惠阳胡须鸡主要分布在1、5和9,隐性白羽鸡主要分布在9和79。10个鸡种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0.006,净遗传距离为0-0.003;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一般大于鸡品种内的遗传距离;绿头鸭与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2。中介网络图将8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枝,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如以单倍型9为起点的进化枝没有广西三黄鸡和文昌鸡分布,但另外两枝未表现出此特征;1为祖先单倍型,由此逐渐衍生出其他单倍型。邻接树显示中国家鸡与红原鸡聚为一簇,与黑尾原鸡、灰原鸡和绿原鸡分开;中国地方鸡聚为同一簇,且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无显著的品种特异性。【结论】COI基因可作为研究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候选分子标记。仅依靠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差异外形较小的地方鸡种,需要联合多种分子标记如COI基因、细胞色素b、 AFLP指纹技术、微卫星位点LEI0258、基因组SNP和品种特异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54.
利用mtDNA Cytb基因为标记,研究不同鸽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通过对6个鸽种样本Cyt 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A、G、C、T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6.5%、13.4%、34.8%、25.3%;共发现变异位点数为371个,变异类型为转换和颠换;共发现3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97,平均核酸多样性(Pi)为0.11373;6个品种之间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0~0.018,其中王鸽与石岐鸽之间遗传距离最小,岩鸽与蓝环鸽及卡奴鸽间遗传距离最大。结合NCBI上已发表的34个鸠鸽科同源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6个家鸽品种只有一个单一的起源。  相似文献   
55.
猪Ghrelin基因表达质粒构建及其促生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RT-PCR获得猪Ghlelin基因cDNA片段,克隆入pcDNA3.1( )质粒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pGhl,并将该质粒注射到大鼠和新西兰兔后腿肌肉中,以研究pGhlelin真核表达质粒对动物生长和血液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大鼠试验表明:pcDNA-pGhl在注射初期的1个月内有增加大鼠体重及在整个试验期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在注射质粒后第6天,试验组个体增重提高10.6%,差异显著;饲料转化率提高10%,差异极显著。新西兰兔试验表明:试验组血液GH水平一直高于对照组,且在注射后2周高出35%,同时随着GH浓度的增加,血液中SS的浓度相应升高。注射重组质粒pcDNA-sGhl有增加血浆GH和SS水平趋势。以上结果表明,Ghreli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通过促进GH的分泌促进生长,但其促生长效能较短暂,可能是由于同时促进生长抑素分泌。  相似文献   
56.
鉴于猪的经济重要性以及医学研究价值,许多有关猪的研究计划被先后掀起,其中猪的基因组是研究热点和重点.从猪的基因定位、基因图谱、QTL定位、候选基因分析、测序进展、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猪基因组研究取得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基因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徐闻黄牛与海南黄牛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RAPD方法以荷斯坦牛作对照分析了徐闻黄牛与海南黄牛的关系.结果说明徐闻黄牛与海南黄牛相似性极大,RAPD方法检出的两个品种的DNA多态性十分丰富。本文还讨论了RAPD方法在家畜品种分类与起源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几位亚热带气候对海波罗肉仔鸡生长速度的影响,为将来开发几内亚的肉鸡生产而进行本试验.由本试验4批鸡的生长速度与其它地方的生长速度比较,可以说明几内亚热带气候对海波罗的肉仔鸡生长速度的影响不大.鸡在几内亚热季或雨季饲养时,适应性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增重高峰期出现早,相对增重符合家禽一般的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59.
优质鸡育种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鸡育种和饲养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对育种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如优质性状的选育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及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作者从全新的角度多层面阐述了优质鸡育种的技术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0.
夏季热应激对家禽的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耐热指标的准确性是家禽耐热品系选育的基础.目前关于家禽候选耐热指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准确地评价耐热性高低的指标性状还很少,而且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出了皮质酮、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H/L)和T淋巴细胞亚群4个研究较多的耐热性状,并对它们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3和皮质酮作用类似,会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正常状态和热应激状态下H/L值越高说明免疫状态和耐热性差,同时可以用热应激前后H/L的差值来衡量耐热性的高低;CD4+和CD8+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D3+含量,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准确评价耐热性高低的免疫指标.综上所述,皮质酮、H/L和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很好地作为评价家禽耐热性高低的候选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