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36篇
  42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腐植酸对甘薯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腐植酸对甘薯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影响,并为研究甘薯植株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施用腐植酸。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以后,甘薯对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12.87%~29.84%;矿质元素吸收积累量增加与腐植酸提高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有关,生长后期的吸收速率增幅最大。同时,施用腐植酸提高了收获期土壤中有效P、Ca、Mg和K元素的含量;使N、K、Ca、S、B和Cu的块根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施用腐植酸可以改善甘薯的矿质营养条件、提高部分矿质元素的块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了秸秆0.0 kg/hm~2+纯NPK 0.0 kg/hm~2(S0F0)、秸秆9 000 kg/hm~2+纯N 0.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kg/hm~2(SN0)、秸秆9 000 kg/hm~2+纯N 112.5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1),秸秆0.0 kg/hm~2+纯N 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0N2)(CK),秸秆9 000 kg/hm~2+纯N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2),秸秆9 000 kg/hm~2+纯N 337.5 kg/hm~2+纯P 112.5kg/hm~2+纯K 90.0 kg/hm~2(SN3)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明显。全量还田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产量最高,相同施氮条件下,2年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增产1.10%~11.56%,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但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Cm)和干物质最大积累量(Wm)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未还田和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时间(tm)出现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减少;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库起到了扩蓄增容作用,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速效养分增加并不明显。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是辽北棕壤区比较理想的还田方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Y两优087系籼型感温型两系杂交稻,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获得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探索该组合在博白县的种植表现和可行性,从2011~2014年对Y两优087进行试种、示范、观察考查,该品种在田间表现出高产、抗稻瘟病、耐肥、适应性广,米质好等优点,一般每亩产干谷600~650 kg,最高产达725.3 kg。通过总结Y两优087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经验,有利于加快推广种植优良杂交水稻品种,促进水稻生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解决传统均匀施肥结构不合理,作物养分投入比例失调,化肥利用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可与国产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变量施肥机,该施肥机采用一体三箱式的结构,外槽轮作为变量施肥机的排肥装置,通过调节外槽轮排肥器的转速和开度.【结果】在外槽轮排肥器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排肥器转速,排肥量也随之增加,但不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在外槽轮排肥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排肥器开度,排肥量也随之增加,也不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结论】该研究解决了传统均匀施肥结构不合理,可为提高施肥机的施肥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电导率法、吸光度法和电镜分析法对经过喜树碱(CPT)处理的番茄灰霉病菌进行病理反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00 mg/L CPT溶液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了30.7%,细胞外蛋白质浓度提高了13.5%。番茄灰霉病菌经CPT溶液处理后,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0~1 h之间增长最快。CPT处理后的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畸形,出现膨大或缢缩,菌丝生长点缢缩,细胞中的空腔增多,线粒体增多且线粒体嵴变得模糊,细胞核有降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α–甘露糖苷酶(α-Man)基因在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应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分别将含有甜瓜α–甘露糖苷酶基因超表达载体pPZP221-Man、两个RNAi载体pART-Man1和pART-Man2的农杆菌菌液注射至甜瓜绿熟期果实,通过观察果实成熟表型初步鉴定该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菌液浓度OD600 = 1.2时果实表型比率最高,在果实蒂部表型居多。α–甘露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与非注射部位相比,注射超表达载体部位的组织α–甘露糖苷酶活性较高,而注射RNAi载体的组织α–甘露糖苷酶活性较低。RT-qPCR结果显示,与非注射部位相比,注射pPZP221-Man的部位α-Man基因表达约是对照的1.2倍,而注射pART-Man1和pART-Man2的部位α-Man基因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分别是对照的47%和37%。同时对甜瓜果实成熟相关的6个候选基因在注射部位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注射超表达载体的果实部位均上调表达;而在注射两种RNAi载体的果实部位均下调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甜瓜α–甘露糖苷酶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促进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小型农业作业机作为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变异设计是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途径。针对通过产品的局部变型来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可能会导致约束冲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板的约束关系重构实现产品变异的设计方法。在已有模板的基础上,利用超图表示模板的对象属性及其约束关系,通过模板对象重组和约束规则重构,形成新的规则数据库,在新模板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结构的配置。该设计方法在小型农业作业机的变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供体选择、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手术采卵、受体羊同期发情处理、手术移植等技术的应用,探索了规模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MOET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加快胚胎移植在养羊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试验移植供体羊发情率99.0%,可利用率98.5%;平均冲胚胎13.6枚/只;可用胚胎平均9.50枚/只,鲜胚可利用率71.35%。受体羊发情率88.3%,可利用率98.4%,受胎率60.09%,产羔率114.8%,初生重平均2.65 kg。本次移植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配套技术比较成熟,稳定性强,具有可操作意义,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规模化应用MOET技术可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世界能源安全正面临着挑战。发展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乙醇越来越被重视。菌种资源在燃料乙醇生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概述了生物质糖化和乙醇发酵菌种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针对抗虫棉田出现的主要害虫提出了防治措施,以解决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防治问题,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