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采用盆栽试验,将不同质量比(1∶100,3∶100,5∶100)的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粉碎根系混入土壤中,研究其对葡萄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根茬残体显著降低了葡萄的株高、茎粗及地上和地下鲜重。随着根茬残体加入量的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减少,根呼吸速率下降;叶片的酶活性也发生改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随着残体加入量的提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6%,9.7%,29.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了1.2%,2.5%,2.9%,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增加了12.7%,25.4%,37.3%。可见,葡萄根茬残体具有显著的自毒作用,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2.
33.
松针粉对固始鸡消化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针粉对家禽消化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将120只9周龄的健康固始母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 %的松针粉,饲喂至20周龄.结果表明:体斜长、十二指肠参数及指数和空回肠参数以对照组较大,而空回肠指数、盲肠参数及其指数以试验组较大,但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鸡的肝和胰参数小于对照组,而肝指数、肌胃参数、腺胃参数和指数及胰指数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肌胃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提高27.8 %,差异极显著;试验组脾平均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7.6 %,脾的相对质量提高2.12 %,但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4.
35.
为了解浙东白鹅仔鹅的羽毛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从新孵化出壳的浙东白鹅群中选择并标记10只雄性(根据翻肛鉴定雌雄)健康仔鹅,于42日龄前每天15:00—16:00对试验鹅只进行1次观察,记录头部、颈部、胸部、翼部、肩部、背腰部、腹部、大腿部、小腿部、尾部羽毛脱换情况,43~77日龄期间每3 d进行1次观察。于0~11周龄期间的各周龄末对上述各部位羽毛长度进行1次测量,每次每个部位的测量位置相同,统计各周龄末试验白鹅羽毛长度平均值和羽毛长度增长值。结果表明:浙东白鹅仔鹅新羽在77日龄长齐,除翼部、肩部、尾部外其他部位羽毛均成熟;各部位第一新羽长出先后顺序为腹部、尾部、翼部、胸部、大腿部、小腿部、肩部、背腰部、颈部、头部;各部位新羽成熟的先后顺序为颈部、头部、腹部、胸部、腿部、背腰部、肩部、尾部、翼部。在整个试验期,翼部、肩部和背腰部羽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头部、颈部羽毛(P<0.05)。头部和胸部羽毛最大长度增长值出现在1~2周龄,颈部、背腰部、腹部和小腿部出现在4~5周龄,肩部、翼部、大腿部和尾部在5~9周龄。说明浙东白鹅仔鹅身体不同部位的羽毛脱换速度不同,提示在生产中要根据新羽生长情况提供... 相似文献
36.
试验旨在利用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并探索其互作发酵机制。分别采取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FT组)和未发酵黄芪固态粉末(CT组),经样本前处理、LC-MS分析、生物学信息分析等探寻差异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总离子流图峰图重现性良好,发酵黄芪主要代谢物共鉴定出183种代谢成分,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样品间关系PCA图均能良好区分。火山图分析表明,FT和CT组间的代谢物变化具有差异性,正离子模式上调的1 416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下调的935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负离子模式上调的1 040个代谢物富集到52个代谢途径,下调的809个代谢物富集到45个代谢途径。发酵黄芪差异代谢产物酸类、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烯类等氨基酸显著下调,其中上调代谢物15个,下调代谢物2个,关键代谢产物主要为α-硫酸二乙酯、2-甲基柠檬酸、3-异丙烯基-6-氧代庚酸等,涉及到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途径。本研究结果为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发酵互作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应用含有104.5TCID50/0.1 mL犬瘟热弱毒培养物4 mL免疫特种经济动物乌苏里貉,10 d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病毒用200TCID50与等量连续倍比稀释的血清和经饱和硫酸铵粗提的免疫球蛋白做中和试验鉴定抗体的效价,并对上述2种抗体效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917倍稀释全血清、2344倍稀释饱和硫酸铵粗提的免疫球蛋白能保护50%Vero细胞不出现CPE。临床应用全血清治疗24只患犬瘟热病的白貉,22只成活。由此说明可以应用狐貉等特种动物制备的抗血清治疗犬瘟热病。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植被特征、沙堆形态特征及沙堆空间点格局分布,分析发育过程中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增加的空间点格局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期阐明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白刺灌丛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形成特征及其生态格局维持机制。【方法】基于野外调查观测,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选择4个不同发育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的白刺灌丛沙堆典型样地,根据空间二维坐标,采用数量统计方法,按照沙堆体积大小将灌丛沙堆分为1级小沙堆、2级中沙堆和3级大沙堆3个等级,利用单变量O-ring函数对灌丛沙堆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用双变量O-ring函数进行不同尺度各级沙堆关联性分析。【结果】随沙堆发育过程的进行,白刺灌丛的整体生长状况由好显著变差,植被覆盖度先增后减(雏形阶段最低为51.4%,逐渐升高到稳定阶段最高68.8%,活化阶段降低为60%),而植被枯枝率基本呈增加状态(由雏形阶段的15%增加到活化阶段的27%);各级沙堆在不同尺度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雏形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在0~5 m的尺度上趋于均匀分布,在5~2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而在25的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发育阶段,白刺灌丛在0~5 m的尺度上倾向于均匀分布,在5~30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稳定阶段与活化阶段,各级白刺灌丛在小尺度上(5 m)都表现出均匀分布的倾向,但在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各发育阶段大小级别不同的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关联特性,除发育阶段小沙堆间(1、2级)无关联外,其他阶段小沙堆间(1级和2级)主要表现为随空间尺度增加正关联性逐渐增强,2级和3级沙堆在10 m尺度上表现为负关联,而在10 m的尺度上表现为负向联系加强或无关联。【结论】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所占比重不同但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现象,随沙堆发育过程的逐渐推进,大沙堆趋于随机分布;各级沙堆之间的关联性在小尺度上表现出小沙堆间的正关联性逐渐增强,而在中大尺度上中大沙堆表现出负关联加强或无关联,表明白刺灌丛沙堆植物群落组成和沙堆结构随发育过程的进行越来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40.
不同种植年限葡萄园根区土壤养分变化及对再植葡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种植葡萄30年重茬3次和种植葡萄3年新建葡萄园的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葡萄园根区土壤对再植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N、P、K、水溶性Ca、Mg含量并未减少,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而微量元素变化较为复杂,随着葡萄种植时间延长,Fe、Mn含量减少,Zn、Cu含量增加,Zn/Mn、Zn/Fe、N/Fe、P/Fe、Zn/K等比例失调,其中Zn/Mn、Zn/Fe比例失调最为严重。与新植园土盆栽葡萄相比,连作园根区土盆栽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较低,分别比新植园土盆栽葡萄降低39.80%、5.82%、47.97%、30.17%、30.36%和21.22%,表现出明显的重茬障碍症状。连作土壤中Fe含量减少,Zn/Mn、Zn/Fe比例失调可能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