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种植制度的技术对象—多作共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国情及农业生产特点,本文提出了多全共栖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作物间的生态学与经济学关系,指出同一生产单位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同一季节的多作与不同季节的多熟生产成为多作共栖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优化系统结构、建立与当地资源、技术、社会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资源集约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2.
目前,在养猪业生产环节中,经常出现应激反应现象,影响着养猪业生产健康、科学、高效发展。因此,在当前养猪业生产快速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提高生猪抗应激能力的调控,从而减少生猪应激反应的发生,促进生猪生产科学、健康、高效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1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是指动物在生存和生产的环境和过程中,受到体内外各种非特异因子刺激时,所表现出的防御反应和机能障碍的现象。当动物受到应激刺激  相似文献   
83.
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冀西北栗钙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莜麦生长的影响,以河北省张北县10 a栗钙土长期定位试验莜麦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松耕和翻耕对莜麦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硬度及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耕和翻耕可以显著降低莜麦播种期到拔节期土壤容重,播种期免耕土壤容重1.49 g/cm3,松耕和翻耕分别为1.31和1.30g/cm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免耕显著提高土壤硬度,拔节期免耕土壤硬度58.51kg/cm2,为松耕1.74倍(P0.05),为翻耕2.53倍(P0.01);栗钙土土壤硬度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关系模型表明高土壤容重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含水率更敏感,低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硬度对土壤容重更敏感;免耕莜麦株高和叶面积生长受到抑制,穗数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经济产量413.79 kg/hm2,分别为松耕和翻耕的62.27%和51.64%。栗钙土莜麦田免耕与松耕、翻耕相比土壤容重大,土壤硬度高,莜麦产量显著降低;3种耕作方式中,松耕是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84.
为了明确播期对燕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以及燕麦草生产的影响,在冀西北寒旱区的砂质栗钙土农田,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24日、6月8日、6月23日)对燕麦田杂草密度、优势杂草种类、杂草多样性以及杂草和燕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4日播种与6月8日播种处理的燕麦田杂草密度始终差异不显著,晚播后燕麦田杂草密度明显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燕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早播的燕麦田杂草以喜凉的灰绿藜为主,随着播期推迟,相对喜温的苋菜以及狗尾草、小画眉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早播和晚播的燕麦田植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有降低趋势.在燕麦最适刈割期抽穗后第10~20天,5月24日和6月8日播种的燕麦生物量均高于6月23日播种.对杂草群落结构、杂草生物量和燕麦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冀西北寒旱区燕麦适当早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提高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85.
施钾对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以及伤流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形成、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用钾肥后,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9%、18.0%和85.9%,生物累积量分别增加36.1%、50.4%和137.1%;粗蛋白、粗脂肪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钾离子流量和含量分别提高240.7%和42.9%,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含量降低。说明均衡的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
1移栽前准备根据畜禽场绿化施工的要求,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好树种、品种规格、土球规格和树产地等。树种一般选用经过移栽或人工培育的乡土树种。树龄越大成活越难,选择时不要盲目求大。土球规格一般以树木胸径的6~8倍为宜,并尽可能多地保留根系。  相似文献   
87.
不同种植制度与土下微膜覆盖的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水资源极度稀缺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产水资源高耗的矛盾,在河北省平原代表性区域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常规露地(-PM)和土下微膜覆盖(+PM)条件下设置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W-M)、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W-M-M)2种种植制度,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水资源利用效果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平均产量较露地降低3.9%~4.8%,夏玉米产量提高5.1%~6.0%,覆盖与露地的周年产量无显著差异;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16.9%~24.6%,但两年三熟较一年两熟产量在2年周期内平均降低了13.4%。常规一年两熟平均年耗水量859.9mm,两年三熟周年比一年两熟平均减少耗水15.5%,因产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未能显著提高;土下微膜覆盖可减少周年耗水200mm,WUE提高28.4%~36.0%,覆盖的节水效果冬小麦季好于夏玉米季,两年三熟下减少非生育期(上年夏玉米收获至翌年春玉米播种)耗水是节水的关键所在。常规露地条件下一年两熟农田水分亏损两年累计616.6~799.0mm,两年三熟比一年两熟可减少农田水分亏损38.6%~55.8%,覆盖比露地减少56.8%~73.5%,在年均降水560mm条件下土下微膜覆盖结合两年三熟基本可实现地下水和农田水分的平衡。土下微膜覆盖和减少熟制可有效平衡土体水分垂直分布、减少土壤表层水分损失。实施周年农田土下微膜覆盖结合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种植,是有效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与稳定粮食生产的新型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88.
冀西北半干旱区作物与茬口的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水源匮乏、土地瘠薄、作物低产的现状,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设置区域5种主栽作物的倒茬定位试验,比较不同作物及其茬口对0~80cm土体耗水的影响,以为水分平衡的作物配置方式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莜麦(Avena sativa)、甜菜(Beta vulgaris)田呈耗亏土体贮水趋势,且对40cm以下土壤贮水消耗明显;蚕豆(Vicia faba)田累积土体贮水;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玉米(Zea mays)田耗水量介于两者之间。甜菜、莜麦生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最高,蚕豆最低。适宜的倒茬方式其生长季作物WUE是连作莜麦、甜菜和马铃薯的1.96~3.00倍,是连作蚕豆、玉米的1.11~1.13倍。利用作物间耗水特性差异进行茬口适应种植,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坝上半干旱区农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9.
中间锦鸡儿CiDR1的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并了解中间锦鸡儿CiDR1基因功能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抗性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RACE技术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再通过qRT-PCR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幼苗中的CiDR1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到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共计4 297 bp,Gen Bank登录号为KP277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预测的CiDR1蛋白序列中含有1 24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抗病基因特征结构域TIR、NB-ARC、LRR等,其等电点为6.35,不稳定指数为42.91,不具备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PCR检测发现,CiDR1基因在幼年期的茎中表达量较低,在成年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幼苗中,CiDR1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结论]中间锦鸡儿在干旱胁迫后其根、茎和叶中CiDR1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CiDR1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CiDR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发育阶段调控。  相似文献   
90.
几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张立峰  刘景辉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0-4720,4728
[目的]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方法]以位于内蒙古阴山北部武川县典型农牧交错带的耕地为试验地点,比较用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留茬的土壤含水量、风蚀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马铃薯免耕、油菜留茬和燕麦留茬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极大地减少土壤风蚀。[结论]留茬耕作和免耕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一条可持续的耕作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