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试验对高寒区日光温室不同栽培方式下香椿的生育期、产量、品质及生长情况下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区栽种香椿必须进行设施栽培;温室香椿以2年生苗抗寒性最强,年生长量最大,产量最高;温室香椿的椿芽生长速度与温室内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2.
 在对河北坝上高原不同类型农田经济优势作物及经济优势畜种分析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农田退耕前后的经济效果,阐明在旱砂地上可实现农民的自动退耕行为。而旱滩地上的退耕种草是无经济学意义的。坝上地区发展经济高效性的作物及畜种是促进农民自动退耕并防止复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23.
两型豆为豆科野生物种,对大豆育种和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法进行了两型豆种子发育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胚珠在花后12 h完成受精;(2)花后2 d合子进行第1次分裂,第1次分裂为横分裂,花后4 d形成原胚;(3)花后24 d,原胚经过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发育为成熟胚;(4)胚乳发育为核型,成熟种子为无胚乳种子;(5)外珠被发育为种皮,种皮细胞呈栅栏状且外被角质层,是造成三籽两型豆地上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4.
对农学学科、课程之结构--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学学科的基本功能,指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农学学科的组成呈现9层递进结构,相应可分为4个二级学科。区域农业与农业发展学科是农学学科门类向宏观维演进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225.
马铃薯中存在α-茄碱(α-solanine)、α-卡茄碱(α-chaconine)糖苷生物碱,本文对α-茄碱、α-卡茄碱对动物采食量、生长性能、消化系统、肠道机械屏障功能、组织器官、抗氧化机能、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马铃薯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和α-茄碱、α-卡茄碱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6.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地膜覆盖小南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提高小南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南瓜叶片的蒸腾速率。也能使茎秆粗壮,有效地促进单位叶面积内干物质的积累,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小南瓜的田间适宜施钾量(K2O)为121.5 kg/hm2。  相似文献   
227.
通过研究作物在土下覆膜条件下的自发性破膜出土效应,明确不同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简约化农田地膜覆盖技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8种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其中小麦、玉米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强,各处理的相对出苗率都达98%以上;南瓜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弱。作物自动破膜效果易受覆盖材料影响,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相对出苗率显著地高于白色地膜,采用黑色地膜更有利于作物自动破膜。在膜上覆土还能有效提高地膜的抑草效应,且2种地膜对杂草的抑制效果相近。作物自动破膜能有效减少地膜的人为和自然破坏,提高地膜覆盖的效果,是探索地膜应用新方向的有效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28.
华北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量提高了160%和210%;裸地施氮量约200 kg•ha-1、膜地不超过300 kg•ha-1是兼顾玉米高产优质和土壤速效氮平衡的施用量。【结论】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是华北农牧交错区发展高产优质节水饲草,缓解草畜矛盾,促进区域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29.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了秸秆压块饲料的开发利用对发展秸秆畜牧业,实现秸秆的异地运输的作用.研究表明现阶段自然灾害频繁、饲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高秸秆饲料的商品性,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0.
明晰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氮、磷养分利用效果,能够发挥作物生态适生性与养分高效性优势,是作物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社会资源进行生产配置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在河北省张北县砂质栗钙土农田,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设计了包括马铃薯、亚麻、谷子、莜麦、甜菜等5种作物的轮作试验,研究在轮作条件下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养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 5种作物间生物产量相差1.17~2.34倍,甜菜最高(10 291 kg·hm~(-2)),莜麦次之,亚麻最低(4 393kg·hm~(-2)),作物间产量差异性显著;5种作物氮、磷携出量分别相差1.03~2.10倍、1.00~1.92倍,甜菜氮素携出量最高(199 kg·hm~(-2)),莜麦磷素携出量最高(29 kg·hm~(-2)),亚麻氮、磷携出量均最低(分别为95 kg·hm~(-2)、15 kg·hm~(-2));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分别在43.82~53.11 kg·kg~(-1)、287.60~574.88 kg·kg~(-1),其中甜菜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最高; 5种作物氮、磷产投比变化在0.50~1.65、0.34~1.83,莜麦氮、磷产投比最高。在华北寒旱区,作物种类是引起作物产量、氮磷携出量及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茬口对诸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甜菜是对氮、磷吸收高效利用的高产作物,莜麦是对农田供给氮、磷高效利用的作物;马铃薯作为甜菜的前茬、甜菜作为莜麦的前茬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