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一、正确调整减少损失 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英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裸燕麦(Avena nuda L.)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品五(晚熟品种)和坝莜一号(早熟品种)2个裸燕麦(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时期的根量和根系全氮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根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抽穗开花期达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灌浆期降至最低;灌浆后,莜麦根重呈回升性增长。随着莜麦的生长发育,0~30cm土层的根系衰减较快,30~90cm土层的根系则有增加。莜麦根系全氮含量随生育期推移大致呈“L”型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华北寒旱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冀、晋、蒙长城沿线,区域资源匮乏、生境恶劣。经过多年封闭的农牧业过度开发产生低产低效、经济贫困、环境退化演替等问题。区域通过发展冷凉蔬菜生产,发挥区域间互补优势引进外部资源,同时结合国家的退耕政策该区域成功开启了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增产增收、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分析,阐明了该区障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该区增强与促进农业抗逆稳产、实现农牧业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7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为害症状该虫以成虫、若虫在树冠上吸食叶片、嫩梢和果实的汁液,使生长的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枝梢失绿、逐渐干枯;果实被害后呈凹凸不平的畸形果,受害处变硬且味苦,近成熟的果实被害后受害处果肉变空、木栓化,幼果受害常脱落。2为害树种茶翅蝽食性较杂,主要为害梨、苹果、桃  相似文献   
16.
在对河北坝上高原不同类型农田经济优势作物及经济优势畜种分析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农田退耕前后的经济效果,阐明在旱砂地上可实现农民的自动退耕行为。而旱滩地上的退耕种草是无经济学意义的。坝上地区发展经济高效性的作物及畜种是促进农民自动退耕并防止复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玉米地上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按叶片,叶鞘节间顺序依次进行,当 N 叶片伸长未期时,N 叶鞘开始伸长,N 鞘伸长末期时,N 节间开始伸长。异名器官的同伸关系大致为 N 叶伸长末期,N 鞘处于始伸期,N—2节间始伸期。叶片伸长持续时间6—22天,叶鞘7—14天,节间10—14,随着生节位而异。  相似文献   
18.
高寒半干旱区松免少耕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定位进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松免少耕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作物生产,土壤水分、硬度及根系发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留茬下的松免耕作具有促进作物生育期间土壤蓄水,增加非生育季节土壤冻融聚墒与减少水分蒸失效果。与传统耕作相比,春小麦播期0 ̄20cm土壤水分增加4.4 ̄9.8mm。连年免耕,土壤硬度增大,相应土壤表层作物根系比重增加;间松耕维持了与传统耕作相近的土壤硬度,使20cm以下作物根系较传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甜菜与白菜不同间作方式、甜菜喷施不同促进剂与抑制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甜菜受种植密度与白菜胁迫的影响,较单作甜菜产量显著降低,白菜与甜菜2∶1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28.9%,2∶2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50.1%;白菜采收后停止灌溉,不同种植方式的甜菜含糖量无明显差异;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含糖量无显著影响。白菜采收后控水是保证与促进甜菜糖分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白菜与甜菜间作的生长与资源利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菜与甜菜间作密度,监测了复合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漏光率以及各作物产量,研究复合群体的生长动态,光资源分布以及产量产值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群体中,白菜依其速生优势而表现偏利效应,间作甜菜前期受白菜遮蔽胁迫,其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始终低于单作;白菜收获后甜菜通过叶层自动空间散布提高光能截获率,促进了后期光合补偿性生产;白菜2行∶甜菜1行间作(BT1)处理,白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极显著增高26.7个百分点,甜菜比"预期"产量增高34.0个百分点;白菜2行∶甜菜2行间作(BT2)处理,白菜、甜菜的实际产量比"预期"产量分别极显著增高59.3、53.0个百分点;BT1、BT2间作群体较白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0.2、23.7个百分点,较甜菜单作经济效益分别提高91.5、115.1个百分点。分析表明,间作种植显著提高了地气资源的利用效率,BT1间作LER为1.29;BT2间作LER高达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