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外源Cd胁迫下不同量(0%、2.5%、10%,W/W)秸秆生物质炭输入后土壤微生物在碳代谢功能方面的响应机制。平均吸光度(AWCD)值、多样性指数、碳源利用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Cd污染条件下,生物质炭的施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功能多样性,2.5%生物质炭处理下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土壤微生物Mc Intosh指数上升了70.59%,群落物种均一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分别提高了10倍和5倍,其中2.5%低质量分数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和糖类碳源化合物利用率,10%高质量分数生物质炭却提高了氨基酸类碳源化合物的利用率。进一步分析显示,羧酸类、其他类和聚合物类碳源化合物促使两个生物质炭处理组与单加Cd对照组在碳源利用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
张秀 《北京农业》2011,(9):229-230
广西来宾市是一个年轻的农业城市。笔者从实际出发,根据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概况,论述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工作,提升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来宾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性,并拟出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3.
亚热带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准确揭示区域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对于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1982年36 777个和2008年236 445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属性建立的1∶25万耕地土壤数据库,借助GIS技术与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探讨了26年间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原因,为省域耕地土壤酸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2—2008年间福建省67.60%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其中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83%、18.26%和48.52%。就行政区域差异而言,强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占全省强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86.88%,其次为泉州市,占比为8.39%;中度酸化耕地主要分布在南平市、龙岩市和泉州市,分别占全省中度酸化耕地总面积的29.88%、18.10%和16.94%,弱度酸化耕地则遍布全省各县市区。从土壤类型差异来看,潜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酸性紫色土亚类的酸化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相应亚类总面积的82.87%、72.37%和69.20%;但渗育和潴育水稻土亚类的酸化程度较为严重,强度、中度和弱度酸化的渗育和潴育水稻土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相应酸化程度总面积的98.94%、84.51%和87.36%。从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分析,水田和水浇地的酸化面积比例较高,分别占相应利用类型总面积的70.35%和60.78%。灰色斜率关联分析模型分析表明,1982—2008年间酸雨、高温多雨气候及化肥大量施用是引起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外因,故严控工业含硫等酸性废气排放进而控制酸雨和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是减缓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
结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实践,探析高校全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包括其涵义、优势、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猪皮肤真菌病是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皮肤传染病。常发生于头部、面部、背部、胸侧部、臀部及四肢外侧。以体表、毛发、爪角蛋白组织的损坏,渗出液和结痴等病变为特征。该病在猪较少发生,而淮北地区自1996年12月以来,先后有数十家猪场或养猪户发生此病,久治难愈,有的陷于恶病质而发生死亡,给养猪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地区真菌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结合临诊,我们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动物1997年12月份以来我院就诊皮肤病病猪295头。其中,成年母猪23头,40日龄内小猪218头,其…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播期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以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共5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阶段干物质生产及其占总干物质比例、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虽然降低小麦拔节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及其占总干物质生产量的比例,但当播期由B1推迟至B4时,T18和J22两品种拔节—开花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分别增加13.80%和8.41%,占总干物质比例分别由46.81%、50.75%增加至50.92%、52.39%;开花—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分别增加29.67%和56.87%,占总干物质比例由32.52%、25.92%增加至40.30%、38.75%。B4播期因拔节后较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使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它播期,并结合较高的抗倒伏能力和收获指数获得了最高产量。而其高产的光合产物,则主要依赖于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其对产量贡献率的提升。当播期继续推迟至B5播期时,其各阶段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低于B4播期,进而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小麦适宜播期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谷精草属(Eriocaulon L.)亚洲分布14个种(变种)的分类问题.公开发表新种E.zollingerianoides和E.liberisepalum.补充纠正了E.zollingerianum Krnicke, E.sphagnicolum Ohwi的形态描写.4个种(变种)处理为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精准喷灌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草坪或花圃上的植被生长环境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且有规律的、有计划地对植被进行喷灌。该系统能够依据地形的区域形状进行边缘逼近式精准喷灌,避免对意外区域和物体进行喷洒,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9.
<正>鸡住白细胞原虫病(Leucolzto Zoonosis)俗称鸡白冠病,是1种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血孢子虫病。临诊以鸡冠苍白、咯血、下痢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提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