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农业自动化领域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已扩展到农业自动化领域。该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概述了国内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自动化中的应用状况,并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农业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维氏硬度仪及金相观察等分析手段,对开裂螺旋焊缝管进行取样分析,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了管道母材的抗开裂能力。结果表明:该管道焊缝存在明显缺陷,缺陷类型包括存在于焊缝中的焊缝金属裂纹和夹杂,存在于热影响区中的焊趾裂纹和焊接裂纹,同时在热影响区及母材中存在夹杂。在高外载作用下,由于焊缝区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及母材的硬度,使得焊趾裂纹先于焊缝金属裂纹向热影响区扩展。热影响区中沿轧制方向排列的层状夹杂的存在促进了裂纹的扩展,形成层状撕裂,最终导致管道沿热影响区开裂直至母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荷斯坦牛血浆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浓度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初步估计其遗传参数,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牛场398头健康泌乳母牛共625份血样,采用ELISA酶免法测定血浆AMH浓度,利用SAS 9.2软件的MIXED过程建立模型,分析血浆AMH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群体规律,并估计其遗传参数。【方法】2021年7月至2021年8月分别在2个规模化奶牛场测定了628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的牛嘴宽度及臀高、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体尺性状,同时利用体斜长和胸围估计试验牛体重。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了牧场、月龄和泌乳阶段等因素对牛嘴宽度的影响,以及牛嘴宽度与各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DMU软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了牛嘴宽度的方差组分及遗传力。【结果】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群体平均值为17.28 cm,变异系数为5%,变异相对较小;牧场和月龄对牛嘴宽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阶段对牛嘴宽度有显著影响(P<0.05),牛嘴宽度随母牛月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泌乳初期牛嘴宽度显著小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牛嘴宽度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8,为中高遗传力性状。【结论】牧场和月龄对奶牛牛嘴宽度影响极显著,泌乳阶段对奶牛牛嘴宽度影响显著,牛嘴宽度与臀高呈较弱相关。荷斯坦奶牛牛嘴宽度是一个具有中高遗传力的体尺性状。  相似文献   
15.
奶牛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multiple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MOET)是现代奶牛养殖中的重要生物技术,MOET技术可加快牛群遗传改良速度。然而,不同供体母牛对超数排卵的反应(简称超排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限制了MOET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供体母牛超排反应差异的形成原因并预测外源激素处理的效果,进而筛选合适的供体母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母牛的超排反应受遗传影响,对母牛的超排反应性状进行选育或将大幅提高母牛超数排卵的效率。研究中通常将奶牛的超排反应性状定义为单次超数排卵获得的总胚胎数和可移植胚胎数,这类性状受季节、供体母牛月龄、超排程序及操作人员等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是一类具有中低遗传力的新型繁殖性状,研究发现超排反应性状与多种调控繁殖激素表达及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基因存在显著关联。在遗传育种领域,国内研究人员对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有少量关于超排反应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报道。作者从性状定义、非遗传因素建模分析、遗传参数估计和候选基因挖掘鉴定等方面系统综述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奶牛超排反应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和选育应用进行...  相似文献   
16.
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为褐飞虱种群发生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初羽化24 h内的褐飞虱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平底玻璃管内,每管5对,置于水浴循环仪中进行高温暴露处理,设置6个靶标温度,分别为33、35、37、39、39.5和40℃,误差范围0.02℃。高温处理时以25℃为起点温度,然后以0.1℃/min的速度上升至靶标温度,待靶标温度恒定后,在靶标温度下处理2 h。处理结束后,将褐飞虱转移到25℃的人工培养箱中,1 h后观察记录其存活情况,以未经过高温处理的褐飞虱成虫为对照。随后研究其存活率、产卵量及后代存活能力是否发生变化。【结果】33-37℃对褐飞虱雌、雄虫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而39-40℃下暴露2 h,雌、雄虫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其中39.5℃下暴露2 h,雌、雄虫存活率均低于50%,40℃下暴露2 h,雌、雄虫存活率仅为4.5%-6.7%,且成虫存活时间不足24 h;不同高温暴露2 h后,褐飞虱雄成虫逐日存活率曲线坡度较雌成虫陡;在35-39.5℃范围内暴露2 h,褐飞虱的产卵前期有所延长,尤其在39.5℃下暴露2 h,每头褐飞虱雌虫的平均产卵前期达6.3 d,与对照(25℃)的产卵前期3.5 d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在35和39℃暴露2 h,产卵前期显著延长,分别达到4.4和4.4 d(P<0.05);高温暴露对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也有明显的影响,33、35、37、39及39.5℃分别暴露2 h,每雌产卵量显著从25℃的365.5粒下降至165.4、194.6、146.7、301.6和234.7粒(P<0.05);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后代孵化率和性比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后代总存活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上升,F1代若虫总存活率由对照(25℃)的80.4%下降至61.8%-75.5%;褐飞虱成虫在33-39.5℃高温下暴露2 h,其F1代若虫总存活率比对照均下降,而除35℃(75.5%)外,其他温度暴露后,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40℃下褐飞虱停止产卵活动。此外,高温暴露还能使褐飞虱的产卵节律和孵化节律发生变化,经39.5℃高温暴露2 h后,较33、35、37和39℃高温处理及对照的产卵高峰期和后代的孵化高峰期推迟。【结论】在39-40℃高温暴露下,褐飞虱成虫存活及产卵量和后代总存活能力显著下降,39℃及以上高温对褐飞虱存活与生殖具有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制备甲砜霉素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纳米乳处方;并对其形态特征、稳定性和体外药效进行评价。结果:甲砜霉素纳米乳的最佳处方为甲砜霉素1.27%,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34.4%,肉豆蔻酸异丙酯(IPM)3.8%,蒸馏水57.3%,所制备的甲砜霉素纳米乳外观均一透明,粒径为10~25 nm,经高速离心、留样观察,外观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对光不稳定。甲砜霉素纳米乳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临床症状和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M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其中10例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MP患者肿块多位于腹腔左侧(32/37).CT平扫病灶呈不均匀脂肪密度,10例行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CT值强化单位均低于10 ...  相似文献   
19.
研究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仔鸡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红霉素、磷酸替米考星、泰乐菌素为对照,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以20、40、50 mg/kg 3个剂量,磷酸替米考星10 mg/kg,泰乐菌素10 mg/kg,红霉素5 mg/kg皮下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雏鸡.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与磷酸替米考星相当,强于泰乐菌素和红霉素.体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替米考星高、中、低剂量组疗效明显,均优于磷酸替米考星治疗组和泰乐菌素治疗组(P<0.01).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款水田自行走机构,其中承重梁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机构的工作效果。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承重梁进行非线性分析以及优化设计,以实现水田作业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