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5篇
  20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目的 探讨“愈痫灵”方对红藻氨酸(KA)致痫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层黏连蛋白(LAP)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1)造模:在脑立体定位仪引导下,海马区微量进样器注入KA1.0μL(即1.0μg)点燃发作,选取发作行为级别在Racines标准Ⅳ级以上者,以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灌胃干预14 d后,再次以亚惊厥剂量KA0.5μL复燃,筛选再次发作级别在Ⅳ级以上或持续状态大鼠,且脑电图检测有癫痫样波放电者为造模成功的耐药难治性癫痫模型鼠。(2)分组与处理:造模成功鼠随机分为愈痫灵方干预组、拉莫三嗪对照组、模型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共5组,分别给予“愈痫灵”汤剂、拉莫三嗪及同等体积的蒸馏水(2 mL/d)灌胃30 d。(3)标本处置与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LAP、MCP-1在海马与颞叶皮层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间比较,造模成功组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MRP1、P-gp、LAP、MCP-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愈痫灵、拉莫三嗪干预处理后能显著降低模型鼠海马区MRP1、P-gp表达水平(P<0.05),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LAP、MCP-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痫灵方组与拉莫三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颞叶皮质区LAP、MC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药性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LAP、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逆转与降低海马区MRP1、P-gp的表达可能是“愈痫灵”方抗耐药性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2.
由于人类过度的捕捞和环境的逐渐恶化,日益增长的鱼粉价格及供应不足正严重地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豆粕作为一种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成为必然的趋势。文章从鱼类的生长、健康、肉品质三方面,对鱼类配合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相关研究做以综述。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因鱼的不同种类而存在差异,但趋势均是超过适宜的替代比例后,会对鱼体产生负面效果。目前还未找到能进一步提高豆粕利用率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3.
 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分泌因子leptin和RBP4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约15kg的乌金猪5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消化能为14.22,12.89,11.74MJ/kg的日粮,在30,60,100kg体重时屠宰,分别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葡萄糖含量及胴体脂肪沉积率,取皮下脂肪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eptin和RBP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饲喂高能量日粮乌金猪胴体脂肪沉积率和血液胰岛素含量高于饲喂低能量日粮组(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血液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RBP4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表明高能量日粮通过上调leptin基因的表达、下调RBP4基因的表达,和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204.
<正>根据中泰双边交流项目安排,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组成了农产品贸易交流团,于3月19日至25日赴泰国交流考察。考察期间,交流团拜访了泰国合作社促进局,实地考察了碧差汶府、巴吞他尼、夜功府、沙没沙空府、甘烹碧府、碧武里府6地的7个合作  相似文献   
205.
【目的】为探讨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鲤鱼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橡胶籽油替代0%、25%、50%、75%和100%的鱼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养殖试验。【结果】(1)0%和25%组末重、体增重和日增重系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75%和100%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2)0%组血清总胆固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50%、75%和100%组(P0.05)。各处理组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25%和50%组活性最高。(4)100%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0%和25%组,类似地,100%组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25%和75%组(P0.05)。25%和50%组肝脏总抗氧化酶显著高于100%组(P0.05)。75%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25%和50%组(P0.05)。【结论】饲料中橡胶籽油替代25%鱼油对鲤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均无不良影响,但当替代比例超过50%时会影响鲤鱼的生长,对肝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鲤鱼饲料中橡胶籽油适宜添加量为1.6%~3.2%。  相似文献   
206.
改性生物炭对猪粪堆肥过程重金属钝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进一步提高猪粪堆肥中重金属钝化效果,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未改性处理、NaOH改性处理和FeCl_3改性处理等3种生物炭为钝化剂进行堆肥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改性生物炭对猪粪堆肥效果及重金属Cu、Zn、Pb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四个处理堆肥高温期维持天数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无害化要求,腐熟堆肥均呈碱性(8.0~9.0),堆肥结束后添加未改性生物炭和NaOH改性生物炭的处理EC值略高于4 mS·cm~(-1),分别为4.06 mS·cm~(-1)和4.04 mS·cm~(-1)。添加生物炭的处理重金属钝化效果均显著高于CK,添加FeCl_3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Cu、Zn、Pb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钝化能力,钝化效果分别为78.70%、43.53%、66.45%。综合分析,在堆肥过程中添加FeCl_3改性生物炭(添加比例为干物质的24%)更有利于实现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提升堆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7.
陶琳丽  张曦 《猪业科学》2004,21(8):39-41
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环境往往面临许多在科研院校实验场所不会遇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猪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是为了弥补饲粮中维生素的缺乏,而添加量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理论值。本文讨论了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在生长肥育猪的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烟酸对猪肉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调查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现状及村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方法:走访村卫生院对其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医疗制度等进行调查,设计、发放高血压知识调查问卷对220名村民以及乡镇居民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结构性很强,层层递进。村民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大致的了解,但是不够细化。结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提高,村民们需要实质性的医疗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209.
【目的】研究菲牛蛭蛭体氨基酸与蛋白饲料原料氨基酸平衡,为菲牛蛭氨基酸平衡饲料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柱前衍生方法测定菲牛蛭蛭体和11种蛋白饲料的氨基酸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中的灰色关联度评价11种蛋白饲料与菲牛蛭蛭体氨基酸平衡程度。【结果】11种蛋白饲料与菲牛蛭蛭体氨基酸平衡的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为牛肉粉大豆浓缩蛋白血浆蛋白粉(猪肉粉=鸡肉粉)(鱼粉大豆分离蛋白)血粉血球蛋白粉豆粕全脂奶粉。【结论】牛肉粉、大豆浓缩蛋白、血浆蛋白粉、猪肉粉、鸡肉粉、鱼粉和大豆分离蛋白7种蛋白饲料原料与菲牛蛭蛭体氨基酸灰色关联度均在0.8以上,可优选作为开发菲牛蛭人工饲料的蛋白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210.
为研究蔬菜废弃物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发酵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s)及主要致臭物质,开展了蔬菜废弃物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发酵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了好氧发酵升温、高温和降温阶段产生的VOCs种类和浓度及臭气浓度。结果表明,蔬菜废弃物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发酵过程共检出34种VOCs,其中芳香烃类化合物11种、烷烃7种、含硫化合物4种、酮类4种、卤烃类化合物3种、醇类2种、酯类2种、醛类1种;发酵升温期臭气浓度最大,达72 443,而在降温期产生的VOCs种类最多为29;在联合好氧发酵过程中主要致臭物质为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二硫化碳、NH3和H2S,羰基硫、乙醛和苯乙烯仅在高温期产生且浓度较高;根据嗅阈值比值大小与最大浓度,需重点监测和控制恶臭物质的顺序是二甲二硫醚H2SNH3甲硫醚。该研究结果为蔬菜废弃物与畜禽粪便联合好氧发酵过程中恶臭物质的监测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