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59篇
  46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蚯蚓堆肥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明确规模化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碳(C)、氮(N)、磷(P)元素的物质变化规律与环境效益,以工厂化蚯蚓处理牛粪模式为对象,分析各环节物料的属性变化、气体排放规律和养分向堆体下方土壤迁移情况,并量化环境影响值。研究结果显示,蚯蚓处理过程中,固体物料全C、C/N和C/P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全N含量有所提高,pH和全P无明显变化;蚯蚓粪成品C/N、NH4+和NH4+/NO3-的范围均达到堆肥腐熟的标准。随着蚯蚓堆肥过程的进行,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呈降低的趋势,CO2和NH3分别在蚯蚓处理中期和初期排放达到最高;C、N通过气体形式损失率分别为25.2%和10.9%。堆放牛粪后,土壤全N和全P含量主要在0~20 cm深度有所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23.8%和12.0%;NH4+和NO3-含量在不同土层均有所提高;有效P含量在0~10 cm深度增幅达到3倍以上。蚯蚓处理牛粪的全球变暖潜势、富营养化潜势、酸化潜势分别为181.1 kg CO2 eq/t、0.24 kg PO4 eq/t和1.29 kg SO2 eq/t,整体优于传统的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蚯蚓处理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气体减排和污染防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蚯蚓堆肥处理废弃物模式的工厂化应用推广提供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2020年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在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时空动态,并对各主要发生区的虫源性质进行分析,探讨草地螟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境内、境外的虫源衔接关系,为提高草地螟预测预报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相关植保站探照灯诱虫器或虫情测报灯的...  相似文献   
133.
自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多地出现其幼虫为害麦苗的报道,但其对小麦中后期的为害特征未有明确的描述。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期与黄淮海麦区小麦生育期吻合时能否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在河南新乡、北京延庆进行田间笼罩和网室接虫试验,对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中后期上的为害特征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4月-6月草地贪夜蛾可以为害小麦;罩网情况下草地贪夜蛾可以取食小麦叶片、叶鞘,钻蛀小穗,造成蛀孔,还可以啃食小麦籽粒。在平均百株虫量为6头的网室内,平均被害穗率为11.0%。被害穗剥检发现,蛀孔率平均为17.80%,最高可达35.48%。研究结果为麦田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但本结果仅为笼罩条件下的数据,在田间自然状态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中后期小麦的为害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4.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门户网站运行管理的现状,如网站普及率高、信息公开力度大、服务功能深化等,并分析了网站在维护管理中存在内容更新互动少、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安全保障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丰富网站资源、建立高素质队伍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网站维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为研究不同烘干温度和时间对测定土样潜在斥水性的影响,选用以色列2种类型的4种土壤,通过在25、45、65和105℃的4种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组合对土壤样品进行烘干,然后测定潜在土壤斥水性,最后分析不同烘干温度在不同时间下对不同土壤潜在斥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定土壤潜在斥水性时的最佳烘干温度为45~65℃,最佳烘干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136.
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著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结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137.
张智 《广西林业科学》2009,38(3):198-198
1 桉树白蚁的种类和形态 危害桉树的白蚁主要有家白蚁、大头家白蚁、黄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海南大白蚁、歪白蚁、闽白蚁、华歪和大近歪白蚁等10种,其中黑翅土白蚁为危害桉树白蚁的优势种。白蚁是等翅目的昆虫。体色近于乳白色,体长一般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的长度约为10~30mm,但多年生蚁后由于生殖腺的发达,腹部极度膨大,整个体长可达60~70mm。  相似文献   
138.
考察了发根农杆菌菌种、侵染时间、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和乙酰丁香酮5个因素对银杏毛状根诱导的影响,以及比较了后二因素对毛状根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银杏胚为外植体,A4活化菌液中加入乙酰丁香酮100μmol·L^-1侵染15 min,再在MS培养基上培养发根率最高。乙酰丁香酮对毛状根中黄酮的积累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浓度高于120μmol·L^-1还会严重抑制发根。  相似文献   
139.
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蓝型油菜陕2A转育的大白菜不育系11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紫菜薹自交系fp(01)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方法育成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植物学性状优良,耐寒,配合力高。用不育系薹2A配制的紫菜薹杂交种"薹杂1号",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0.
风扇组对气流速度场影响的CFD仿真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密植苹果园农药喷施不均匀、药液难以进入冠层内部的问题,结合密植苹果园的种植特点,提出了一种组合风扇的风送式喷雾结构,并通过CFD模拟探究该组合风扇出风口速度和倾角对气流速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组合风扇入口气流速度的增大,风送距离随之增大,但气流场分布特性基本一致;随着上下位风扇倾角的增大,3个风扇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3个风扇气流场的交汇扩大了组合风扇气流场的作用范围,侧位风扇倾角越大,X轴正向气流速度越大且越容易穿入厚厚的冠层内部;在入口风速为9m/s时,上下位风扇最佳倾角为35°~50°,侧位风扇倾角可根据果园植株幅宽特性进行调整;舍去两端误差较大的采样点,各倾角下采样点的相对误差基本分布在11. 00%~30. 00%之间,标准差介于0. 50~7. 50之间,模拟值与实验值的符合性较好。在距风扇安装位置0. 5~1. 5m之间的垂面上,气流场分布总体趋势为:中部流速最大,由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