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提高青海省小麦秸秆的利用率。[方法]采用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微贮,测定不同微贮时间小麦秸秆的pH、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水分(H2O)含量,研究微贮时间对小麦秸秆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体外产气技术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各试验组pH随微贮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CP随微贮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CF含量随微贮时间增加而降低,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EE含量随微贮时间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均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水分含量随微贮时间增加而降低。随微贮时间的增加,净产气量逐渐上升、干物质降解率(DM)和有机物质降解率(OMD)、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逐渐升高。[结论]综合考虑,小麦秸秆微贮22 d即可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结合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体外发酵产气技术,主要测定了青海省农牧交错区的农作物秸秆(小麦秸秆、豌豆秸秆、蚕豆秸秆、油菜秸秆及马铃薯秸秆)、优质补饲饲草(青贮玉米秸、苜蓿青干草、燕麦青干草)和天然草地型(线叶嵩草、高山柳+黑褐苔草、金露梅—珠芽蓼及藏嵩草)冷季牧草等牦牛12种常用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产气参数等营养评价指标,结果表明,5种农作物秸秆除豌豆秸秆和蚕豆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5%、9.75%,其余秸秆均低于8%,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0%~65%,代谢能在4.0~9.0MJ/kg;4种天然草地型冷季牧草的粗蛋白质均低于8%,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8%~70%,代谢能在6.0MJ/kg~10.0MJ/kg的范围内;3种优质补饲饲草苜蓿青干草、燕麦青干草和青贮玉米秸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6%、8.79%、5.25%,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2%~70%,代谢能在5.0~11.0MJ/kg。 相似文献
63.
定性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价值,所以目前在化学分析中还占有一定位置,定性分析可分为系统分析和分别分析。目前采用的系统分析主要有“硫化氢系统和“非硫化氢系统”,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分析系统中是否使用硫化氢作组试剂。分析化学(北京农大,1979)所介绍的为两酸两碱系统,按该书介绍,第一、二、三组阳离子即易溶离子组、氯化物组、硫酸盐组阳离子的鉴定,只要按规定的步骤去做,一般检出效果明显。但四、五组阳离子中Cu~(2+)、Co~(2+)检出手续繁琐,Mg~(2+(,Zn~(2+)、Cd~(2+)不易检出,针对上述五种离子,我们进行了反复实验,得出了简单易行的分离鉴定方法。第四五组阳离子分析程序表 相似文献
64.
以指纹识别要求为基础,结合1H NMR以及主成分分析(PCA)两种方法分别作为测试以及评估手段,深入研究了对茶叶中化学成分样品制备优化方法。以生物指纹为手段,对化学组分和样品体系多而复杂的特点进行识别,以主成分分析为手段综合分析了样品质控多方面的因素,最后对实验条件进行确立。在样品制备程序基础上,采取4种代表性茶叶分别展开预处理以及测试。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不仅稳定,而且可靠性较好,与1H NMR要求相吻合。本文中所提优化方法操作简单,即使样品体系复杂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青海省河南县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草地牧草营养价值与载畜量,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供试动物,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法,评定了河南县启龙牧场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草地牧草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矮生嵩草草地型的鲜草产量为217.90 g/m2,显著低于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的鲜草产量(317.71 g/m2)(P0.05),矮生嵩草草地型和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牧草的可食草产量分别占干草产量的92%和94%。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牧草干物质(DM)(94.67%)、粗脂肪(EE)(3.02%)、磷(P)(0.16%)含量显著高于矮生嵩草草地型(P0.05)。但是钙(Ca)(0.70%)和酸性洗涤纤维(ADF)(32.78%)含量矮生嵩草草地型显著高于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牧草体外发酵产气量分别为65.45、71.78 m L,NH3-N含量分别为0.988、0.656 mg/L,p H值分别为5.92、5.93,有机物质消化率(DOM)分别为71.10%、77.16%,消化能(DE)分别为11.93、12.82 MJ/kg,代谢能(ME)分别为10.73、11.66 MJ/kg。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草地型牧草的可消化蛋白载畜量分别为4.51、5.41 SU/hm~2,代谢能载畜量分别为3.83、4.68 SU/hm~2,数量载畜量分别为2.25、2.53 SU/hm~2。综上,暖季估计载畜量应首先考虑可食牧草产量,即数量载畜量较为合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放牧加补饲的方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6.
68.
动物身份识别技术是人们管理动物、研究动物生态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身份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文章从有侵入性和无侵入性两方面对动物身份识别技术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侵入性动物身份识别技术,该技术包括烙印法、纹身法、耳痕法、喷涂法和传统耳标法、电子耳标法和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视网膜或虹膜识别、唇鼻纹识别、面部识别及DNA识别),并对无侵入性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传统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两种)数据集的获取及不同应用场景(包括固定场景、开放场景、单一物种和多物种)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动物身份识别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旨在为动物身份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70.
张晓卫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0,(9):66-68
介绍了生物制剂的种类、选作生物制剂的微生物需符合的条件,阐述了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添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对生物性青贮添加剂近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未来趋势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