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2.
在高海拔地区选择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月、产奶量基本一致的泌乳奶牛12头,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营养丰富的舔块.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增加2.06 kg/头,提高了11.28%,比对照组每头日增收4.51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_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著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岁大通牦牛为瘤胃液固定供给动物,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应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 技术评定了熟化后豌豆和生豌豆的营养价值 ,研究了青海当地精饲料在牦牛瘤胃中的动态发酵情况,为充分利用青海省当地精饲料,制定高寒地区放牧家畜的补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料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研制出适合于犊牦牛正常生长发育的代乳粉产品。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犊牦牛进行自制的代乳料饲喂试验。18头犊牦牛2月龄后被分成3组(MR1、MR2和MR3组),断母乳饲喂液态代乳料,6头犊牦牛作为对照组(CK组)随母牛哺乳放牧,6月龄屠宰采样时MR1组平均体质量增重率最高,为155%;CK组犊牦牛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饲喂代乳料的3组,与MR2和MR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MR1、MR2和MR3组间差异不显著。4组犊牦牛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比值的数据显示,CK组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4组尿素氮与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显著,MR1组尿素氮平均值略高于其他各组,而CK组血清胆固醇水平相比最高。  相似文献   
16.
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常用粗饲料组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的3种常用粗饲料青贮玉米(Zea mays)秸秆、苜蓿(Medicago sativa)青干草和燕麦(Arrhenatherum elatius)青干草按0∶100、25∶75、50∶50、75∶25和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理论最大产气量、48 h产气量分别与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NDS/CP)(P<0.001)、有机物(OM)(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NDS)(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ADF)(P<0.001)、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和粗蛋白(CP)(P<0.05)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与OM(P<0.001)、NDS(P<0.001)和NDS/CP(P<0.01)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ADF、NDF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产气延滞时间与ADF(P<0.01)和NDF(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OM(P<0.01)、NDS(P<0.05)和NDS/CP(P<0.05)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了组合牧草体外发酵产气程度主要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比例的影响。3种粗饲料两两组合搭配时,青贮玉米秸秆与苜蓿青干草以25∶75比例、青贮玉米秸秆与燕麦青干草以50∶50比例、苜蓿青干草与燕麦青干草以25∶75或50∶50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均呈现组合效应量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舍饲育肥牦牛高效生态生产、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采用大型呼吸测热环控舱(Chamber)模拟舍饲状态,对4头生长期育肥牦牛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及有害气体氨气(NH3)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牦牛在采食1.5~3 h后CH4排放量达最大值,维持一段时间后,排放量逐渐下降;CO2排放相对平稳;NH3排放无明显规律.CH4、CO2和NH3日平均排放量分别为22.42 g/头、1 023.10 g/头和5.84 g/头,舍内NH3浓度为157.29 mg/m3,超出牦牛耐受氨气浓度.NH3排放不影响CH4和CO2排放规律,但是影响气体总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牛粪处理的有效方法,试验采用蚯蚓养殖与促腐剂分别对牛粪进行处理,1组为蚯蚓处理牛粪组,2组为促腐剂处理牛粪组,3组为纯牛粪组。结果表明:促腐剂和蚯蚓处理牛粪,使牛粪中的养分含量发生变化,促腐剂处理牛粪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全钾含量升高,pH值升高;蚯蚓处理牛粪的全氮、全磷含量增加,而全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pH值趋向中性。说明蚯蚓处理牛粪比促腐剂处理牛粪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质和二十多种氨基酸,是动物机体所需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且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利于满足反刍动物的全价营养需要,促进其生长发育。此外,酵母菌还有平衡瘤胃的微生物区系、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稳定瘤胃pH等功能。酵母菌制剂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的消化机能、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因而在畜牧业中作为纯天然的饲料添加剂而被广泛应用。该文主要从瘤胃源酵母和酵母菌制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的调控作用、影响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和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