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4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水平对瘤胃pH无影响;第12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和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12组的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组(P<0.01),显著高于5和7组(P<0.05);2、3、10、11和12组总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和7组(P<0.01),显著高于5和9组(P<0.05),1、4、8组总酸浓度显著高于6和7组(P<0.05);11组乙酸/丙酸值极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6、7和9组(P<0.05),3、5和10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过瘤胃脂肪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  相似文献   
52.
中草药对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荷斯坦泌乳母牛 2 4头 ,根据日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体况等因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2组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 6 0d。结果表明 :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 2 .5 7kg/头·日 (P <0 .0 1) ;对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变化无显著影响 ,但可以降低奶牛失重 2 3.0 8% ;对乳脂、乳蛋白、乳糖、乳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奶牛血清葡萄糖、血清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促乳素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可使奶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不因气温变化而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长素含量在试验第30d显著升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类型及水平的过瘤胃脂肪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产奶量及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按随机单位区组法将奶牛分为5组,第1组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及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和5%的过瘤胃不饱和脂肪,第4组和第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断奶前后犊牛胃肠发育及其吸收与代谢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断奶前的饲养管理显著影响犊牛胃肠的发育乃至以后的生产性能。2-甲基丁酸是一种短链支链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内主要来自于支链氨基酸的降解,可以作为反刍动物胃肠发育的调控剂。因此,通过研究2-甲基丁酸对断奶前后犊牛小肠消化酶活性、小肠黏膜生长激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揭示2-甲基丁酸对犊牛小肠发育的作用机理。【方法】试验选用32头体重(44.7±0.3)kg、发育正常的15日龄哺乳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2-甲基丁酸3、6和9 g·d~(-1)。所有犊牛在4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30日龄)和断奶后(90日龄)从各组抽取4头,晨饲前称重后进行屠宰,采集十二指肠、空肠近端1/4处、空肠远端1/4处和回肠末端的内容物,采用比色法测定乳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采集十二指肠、空肠近端1/4处、空肠远端1/4处和回肠末端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肠黏膜组织生长激素受体(GHR)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1))m RNA的表达。【结果】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乳糖酶活性显著低于断奶前,而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却显著高于断奶前。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6和9 g·d~(-1)后,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断奶前犊牛空肠近端、空场远端和回肠乳糖酶活性(P0.05),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断奶后犊牛十二指肠和回肠乳糖酶活性,较3 g·d~(-1)的2-甲基丁酸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小肠各段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P0.05)。断奶后犊牛小肠各段黏膜GHR和SGLT~(-1)m 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断奶前。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6和9 g·d~(-1)后,较3 g·d~(-1)的2-甲基丁酸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小肠各段黏膜GHR m RNA的表达(P0.0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十二指肠黏膜SGLT~(-1)m RNA的表达(P0.05),较3 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断奶前后犊牛空肠近端、空肠远端和回肠黏膜SGLT~(-1) m RNA的表达。【结论】结果提示,断奶前后犊牛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能够增加小肠消化酶活性及小肠黏膜生长激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m RNA的表达,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建议断奶前后犊牛日粮中2-甲基丁酸的最适添加量为6 g·d~(-1)。  相似文献   
55.
不同硒水平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硒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9头种公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不同硒水平的日粮,硒的添加水平为0.2、0.6、1.0mg/kg,结果表明:不同硒水平对种公牛的精子活率、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影响显著(P〈0.05),精液的采精量和精子密度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结果,种公牛饲粮硒的添加量以0.6mg/kg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56.
试验旨在筛选两种脂肪源(过瘤胃不饱和脂肪(RPUF)和胡麻籽)在荷斯坦公牛饲粮中适宜的添加水平及比例。选用4头2.5岁、体重580 kg±5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公牛,采用3×4两因素设计,脂肪添加量为4%、5%及6%(干物质基础),不同添加量下,RPUF及胡麻籽的比例分别为100:0(100)、85:15(85)、70:30(70)和55:45(55),共12个组,分别表示为4/100、4/85、4/70、4/55、5/100、5/85、5/70、5/55、6/100、6/85、6/70和6/55,探究两种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的影响。试验一共12期,每期14 d预试期,5 d采样期。结果表明:①两种脂肪源在不同水平及比例下对荷斯坦公牛瘤胃液pH、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6%脂肪组氨态氮(NH3-N)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5)。②4%脂肪组精料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5%和6%组(P<0.05),4/85、4/70和4/55组的显著高于5/55组(P<0.05);70:30组的精料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100:0组(P<0.05),5/70组显著高于6/100组(P<0.05)。③4%脂肪组尿囊素含量和PD含量显著高于5%和6%脂肪组(P<0.05)。综上所述,从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PD产量综合来看,RPUF和胡麻籽以4%添加水平、70:30搭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7.
5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安格斯牛育肥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平均体重为(448.00±3.13)kg的安格斯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按照干物质采食量的4%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UPF组)和过瘤胃饱和脂肪(SPF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分前期(27 d)和后期(4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试验前期UPF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SPF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全期UPF组和SPF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前期耗料增重比显著高于UPF组(P0.05),3组之间全期耗料增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UPF组和SPF组血清中胰高血糖素(G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期UPF组瘦素(LE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PF组(P0.05),试验后期SPF组LE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UPF组(P0.05);试验前期UPF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s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期SPF组的总蛋白(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UPF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PF组(P0.05),全期UPF组和SPF组的丙二醛(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可提高安格斯牛日增重,有利于体脂肪合成,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9.
发酵对奶牛精料乙酸含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醋曲、醋液、自制酵母3种发酵剂在5℃和35℃对精料进行发酵,以醋曲发酵乙酸产量最高(P<0.01),醋液与自制酵母发酵差异不显著(P>0.05)。考虑到成本及可操作性,选用自制酵母在25℃对不同精料及玉米面再发酵,结果以3号料发酵乙酸产量(23.51g/kgDM)最高(P<0.05),发酵干物质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选用16头荷斯坦泌乳母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发酵料组(F组),每组8头牛,试验进行了7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增加了3.26%(P>0.05);乳脂率提高了5.57%(P<0.05);乳脂量提高了9.03%(P>0.05);标准奶产量提高了6.36%(P>0.05);血液乙酸盐含量增加了24.5%(P<0.01);乳脂脂肪酸C12:0、C14:0、C16:0和C16:1分别提高13.02%(P<0.05)、11.14%(P<0.05)、5.17%和6.02%。  相似文献   
60.
在畜禽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以平衡畜禽需要量,是当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获得高投入产出比的有效措施。但也有其复杂性,这是因为:一、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土壤类型、植物种类不同,日粮中添加的种类及数量差异较大。二、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不易察觉的亚临床症状,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