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集体林区土地产权制度与林地保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地产权制度与林地保护的理论分析入手,指出集体林区影响林地保护的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所有权产权主体、产权界定、产权权益关系、产权结构等问题。论述了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四个基本原则和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42.
翠冠梨夏季修剪能有效提高树体光合效能的利用率,改善树体年光合作用效能的整体分配效果,减少由于冬剪造成的无效消耗,充实枝芽生长,促进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翠冠梨系浙江农业科学院与杭州市果树所协作,用幸水×6号(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品质可与幸水媲美,是浙江省重点推广的早熟新品种。翠冠梨夏季树势生长旺,枝条徒长猛,每年仅一次冬季修剪易造成大裁大锯,枝条生长无效消耗较多,影响了树体年光合效能的整体分配效果。实践表明,翠冠梨合理应用夏季修剪技术,可以减少冬剪量,节省养分,增强光照,充实花枝、压低花芽着生部位,防止结果上…  相似文献   
43.
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单因素的改变对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DNA的RAPD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佳条件下用OPERON公司OPA~OPM系列共260个随机引物筛选水稻Ⅱ-32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线粒体DNA的差异片段,结果共获得22个差异带.其中OPH19-1800、OPJ09-400、OPJ18-1400、OPJ18-1000、OPJ20-300这几个特异片段可能与水稻雄性不育相关.我们正在  相似文献   
44.
花香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利用太空技术、核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带标记性状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母本为花香A,来源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诱变的突变体,该突变体颖壳为橙红色,拔节后新出叶片主脉橙红色,  相似文献   
45.
水稻综合育种技术的设计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物遗传育种基因重组,突变与纯合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即将常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花药培养等技术结合,使创造变异与快速稳定变异得到较好的结合,而形成一种综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还论述了综合育种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其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育咱程序,在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6.
水稻综合育种技术及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花药培养是当今生物技术育种中较为成熟、实用、有效的育种新技术。用于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效率高,成本低。然而由于籼稻的花药培养力极低,很难形成育种规模,到目前为止,采用花药培养育成的籼稻品种极少;核技术能诱导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后代变异丰富,但...  相似文献   
47.
通过杂交、回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稻瘟病广谱抗病基因Pi-1、Pi-2和Pi-33聚合到川恢907中。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显示,其稻瘟病叶瘟发病率、病情指数从36.31%和15.57分别下降到10.65%~13.88%以及4.2~5.27;穗颈瘟发病率、病情指数从36.53%和12.77分别下降到7.13%~10.22%以及1.51~5.02,显著提高了川恢907的稻瘟病田间抗性。  相似文献   
48.
在分析闵东征占用林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建立了以水稻叶绿体来源的trnA、trnI为同源重组片段,水稻叶绿体来源的Prrn为启动子,烟草叶绿体来源的Tps-bA为终止子,EPSP为筛选标记基因,GFP为外源基因,并含有两个多克隆位点(MCS)的"水稻通用叶绿体表达载体":pBAC823-NdeI-trnA-ApaI-XhoI-Prrn-AgeI-SalI-GFP-KpnI-SmaI-PacI-tpsba--HindIII-Prrn-EPSP-tpsba-EcoRI-trnI-NotI-pBAC823,并将其命名为pBAC8234。酶切试验结果证明,载体pBAC8234上GFP基因两侧设计的酶切位点为单克隆酶切位点,可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50.
通过Co60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早衰突变体材料H04002-9,以突变体为测试方,野生型为驱动方在早衰性状出现时构建了水稻早衰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差异片段克隆、测序后通过GeneBank数据库分析表明,突变体编码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Os02g0611200基因中有4个碱基发生了变异,引起了翻译出的蛋白质序列中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使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因此初步推测Os02g0611200基因的表达量与水稻早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