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1963~1984年在本省牛羊体内发现五种巨盘属吸虫,泰国巨盘吸虫发现于自云南引进的水牛胆管内,其它四种均发现于本省牛羊真胃内,腹吸盘巨大,其直径与体长之比均在1:2.1~2.376之间,其中两种系未见记载的虫种,定名为南湖巨盘吸虫(Gigantocotyle nanhuense)和温州巨盘吸虫(G.wenzhouense)。前者以生殖孔开口于口吸盘边缘和睾丸呈三叶草样或十字花样为其主要特征,可与扁形巨盘吸虫(G.explanatum)和孪生巨盘吸虫(G.fraternum)区别。后者以睾丸较小,胆管粗大,肠叉成锐角,子宫内虫卵甚少等为其主要特征,可与其它种巨盘吸虫相区别。  相似文献   
22.
渭南地区有山、有原、有平川,是我省粮、棉的集中产区。但气候条件并不优越,干燥度大于1.5,属于半干旱气候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兴渭”战略的实施,使得渭南地区在全省10个地市中首先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经  相似文献   
23.
浙南猪肾虫病的疫情及人患幼虫移行症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肾虫病是由猪感染有齿冠尾线虫(Stephanu-rusdentatus)所引起的。早在1935年从中国出口至巴西的猪群首次发现此虫,以后证实该病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诸省猪肾虫病为常见病之一[1]。此病危害性甚大,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关于此虫对人的危害尚乏报道[1,5]。於70~90年代温州市数处养猪场、毛猪仓库及屠宰场清理猪舍的农民与工人,在接触猪屎尿及污土后屡患皮炎,后经病猪解剖及猪尿查虫卵,发现有猪肾虫病者不少。从猪舍中分离出大量感染性幼虫,经动物实验证明,幼虫可经皮肤或口感染致病。对出现皮炎者经免疫学…  相似文献   
24.
目前对驱虫药的应用,多寻求单一的广谱驱虫药,这种驱虫药服后对某一个纲的寄生虫效果较好,对其他纲则效果较差或者无效。然而,实际上家畜大都是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特别是广大农村放养的鸡群,往往同时寄生10~20种寄生虫,故难以收到理想效果。据本省调查,寄生于鸡的线虫有13种,吸虫有14种,绦虫有13种。为适应用户普遍开展防治的需要,寻求能同时驱除多种寄生虫的高效广谱驱虫剂,我们经过三年来先后进行了十组复合配方16个批次的筛选试验,结果证明88复合剂效果最佳,只要服药一次即可同时驱除鸡体内20种以  相似文献   
25.
家畜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病,多为混合感染。目前所用的驱虫药只是对这类寄生虫有效而对另一类寄生虫则无效,因此要驱除这些寄生虫,对同一宿主来说往往是用多种药物多次驱虫,给人力、财力造成极大浪费。多年来从事兽药研制及兽医临床工作者就希望能研究出用一种药物既能驱线虫也能驱  相似文献   
26.
犬猫的疾病在我国少有研究,近年来我们对其寄生蠕虫作了调查研究,发现寄生蠕虫23种,其中与人畜卫生有关的有17种,占74%;与人类互通或共患的有13种,与其他家畜互通或共患的有15种。值得兽医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关注。现将调查情况以及解放后逐年积累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7.
1982年我们在湖州家鸭体内发现了一种光口科吸虫,形状酷似棘口科的椎形低颈吸虫,但无头棘,经压片染色鉴定为大囊光睾吸虫,1983年4月在余杭县家鸭小肠内又发现了两种相似的吸虫,经鉴定为大囊光睾吸虫和斑嘴鸭光睾吸虫,而且感染率相当高,解剖麻鸭55只,检出光睾吸虫的15只,感染率  相似文献   
28.
肺吸虫最早从水獭、虎、灵猫等野生动物肺脏中检获,继之在台湾、厦门及日本,从病人的肺脏或痰中找到成虫或虫卵,以后又证明猫、狗、猪等家养动物亦为终末宿主,故肺吸虫病是人畜兽所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了解肺吸虫保虫宿  相似文献   
29.
30.
一、硝硫氰胺的理化性质硝硫氰胺是一种二苯胺异硫氰酯类衍生物,化学名称为4—硝基—4’—异硫氰酸基二苯胺(4-Isotniocynato—4’—nitrodipnenylanoine),化学结构式为O_2N—(?)—NH—(?)—NCS。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熔点为198℃~199℃,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