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233篇
  116篇
综合类   971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622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南水稻上一种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海南水稻生产上出现一种类似稻瘟菌的病害,该病害分布广、危害严重,已经成为当地水稻生产的一个潜在威胁.本研究从海南不同地区水稻上分离到该病的病原菌,接种实验发现该分离物能引致与田间病害相同的症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杀菌剂室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欧宝和凯润对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杂交粳稻的育种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代品质也是很重要的,繁茂性好的籼粳交恢复系对杂种优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良种良法相结合,区别于常规粳稻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杂交粳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93.
双孢蘑菇是国内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本文介绍了其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栽培场所,原材料要求、培养料堆制发酵、播种和发菌管理、覆土及其管理、秋菇管理、越冬和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宁2-271×盐粳94173的F_1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995.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其下游产物包括异黄酮、植保素、木质素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起始酶和关键酶。PAL基因家族包含8个基因,为了明晰这8个基因在大豆植株内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了PAL家族所有成员在大豆植株内的时空表达差异性。发现PAL基因家族总体的相对表达量在生殖生长时期高于营养生长时期,在叶片和子粒中相对表达量较高。PAL1-1、PAL2-1和PAL2-3基因在各部位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同家族基因,PAL1-1基因各时期稳定表达,PAL2-1和PAL2-3基因在生殖生长后期先后出现表达峰值。这些结果表明大豆PAL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相对表达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具有一定时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不同扦插基质对落叶松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采用轻基质和河沙作为落叶松扦插的基质,对落叶松插穗的最长根长、生根数量、偏根率和生根率等4个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无性系轻基质网袋扦插的生根情况。[结果]2种基质中落叶松最长根长和生根率2个指标达到极显著差异,河沙基质中落叶松最长根长是轻基质中的1.50倍;河沙基质中落叶松生根率是轻基质的1.97倍;2种基质中落叶松生根数量的差异不显著;在偏根率方面,轻基质处理要低于河沙基质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落叶松无性系间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生根率达95.56%。[结论]河沙作为扦插基质的效果要优于轻基质作扦插基质;筛选优良无性系可显著提高落叶松轻基质扦插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双极化双时相RADARSAT-2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农业部门提供准确的冬小麦产量评估,应用安徽省淮河流域4月底和5月初双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RADARSAT-2和该区域冬小麦收割前(5月底)试验田产量资料,应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冬小麦产量和2个时相(4月底和5月初)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估产模型;选择其余试验田对其检验,优选出最佳的估产模型,实现冬小麦大面积估产。结果表明,经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估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估产结果。说明在冬小麦收割前1个月左右应用SAR进行估产,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广西珍稀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广西珍稀野生茶10个株系叶片进行了解剖和比较观察。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比较其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能力,为广西亚热带特异茶树资源的鉴定与新品种的选育以及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叶脉、叶片、表皮细胞、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因株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7.01~29.34μm,上表皮角质厚度为2.10~5.76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为0.22~0.85,叶脉/叶片厚度比值为2.46~4.66。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等综合抗性最强的是JB2号和JB5号,次强的是JB1号、JB3号和JL1号;这5个株系均为抗逆性较强的茶树资源,可入选为高抗品种的育种材料并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999.
从白皮脆瓜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本地白皮脆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柑桔发源地之一,适宜的气候、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孕育了"宜昌蜜柑"独特品质。近年来宜昌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并将其与柑桔产业有机结合,通过创建、培育、保护、营销等有效措施,全力打造"宜昌蜜桔"品牌,使得"宜昌蜜桔"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为宜昌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