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8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检索网上数据库资料,获得ob的转录本信息;利用F irstEF等预测程序分析并获得ob的启动子序列,并使用M atlspector程序对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已知的ob转录本中,5′UTR区最长的序列为AF 492499(G enB ank登录号);利用F irstEF等预测程序分析成功获得了长度为529 bp的猪ob的启动子序列,M atlspector程序分析该启动子中含有24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TATA盒、SP 1、C/EBP等多种顺式反应元件。通过分析获得了猪ob启动子序列及其转录调控信息。  相似文献   
122.
21世纪我国家畜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家畜良种产业化,繁育技术尤其是高新生物技术是选育优良品种和扩大良种数量的有效手段。20世纪出现的人工授精,发情控制,提高繁殖力,胚胎移植及相关性物技术,细胞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等技术在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变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以基因工程,配子与胚胎工程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成为家畜繁育的主要手段。21世纪,影响家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猪冷冻精子的体外获能。用 I—A 诱导猪冷冻精子体外获能,可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I—A 浓度以0.3μM 为宜,穿透率为60%,有原核卵百分率为39.2%。咖啡因可促进 I—A 的作用,并能促进卵内原核的发育。I—A 可诱导猪冷冻精子的顶体反应,有顶体反应活精子百分率与穿透率呈强正相关(r=0.968,P<0.01,n=12)。结果说明,用 I—A 诱导获能的猪冻精可用于猪的卵子的体外受精。猪冻精在卵内的发育能力较低,推测这是猪冷冻精子受胎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三个品种共98头种公牛染色体的遗传检测,在加系夏洛来牛中发现一例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纯合种公牛及后代1/29罗伯逊易位杂合母牛一例。讨论了1/29染色体罗伯逊易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三品种种公牛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有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两种类型,在品种间呈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5.
用长春优质肉种公牛繁育中心的33头种公牛,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中存在的突变点,并对多态片段进行了测序,以确定突变的碱基类型和突变点的位置。根据PCR-SS-CP检测及测序结果得知:在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外显子中,第2外显子的92bp位处存在T→C的突变,该碱基位于密码子第2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苏氨酸。同时结合精液品质测定记录,对长春优质肉种公牛繁育中心的33头种公牛的精液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第二外显子CC型的活精子比率与CD型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冻精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转铁蛋白(Tf)和后转铁蛋白(Ptf)2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Tf和Ptf分别受3和2个等位基因控制。[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2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8.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肉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肉牛饲养与屠宰加工、养殖母牛与育肥牛效益分配等矛盾日益突出,自2006年以来,全国性的基础母牛和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牛肉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肉牛产业如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战略,我们对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9.
以58头草原红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基因3′UTR序列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IGF-ⅠR基因3′UTR中发现PCR-SSCP的多态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对所得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3′UTR中AB型的胴体产肉率、肉骨比显著高于AA、BB型(P0.05);AA型的脂肪覆盖率显著高于BB型(P0.05),与AB型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品种牛IGF-I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34头牛IGF-I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1上游510bp处检测到一个C→T的碱基突变,有两个等位基因和三种基因型。统计结果发现,在夏洛莱牛和草原红牛群体中等位基因A占优势,但是在利木赞牛群体中却是等位基因B占优势,西门塔尔牛群体中两种等位基因的比例相对平均。AB基因型在4个群体中均为优势基因型。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草原红牛群体处于非平衡状态(P﹤0.05)。为今后对牛的肉质性状研究打下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